中宏网讯 11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情况。
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峰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省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断催生新产业、新动能。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破解成果转化“制度梗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文件,聚焦核心痛点推出16条关键举措。比如,在职务科技成果管理上,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单列管理制度,不纳入保值增值考核,破除“不敢转”的制度束缚;在赋权改革上,强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探索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转化,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精准破解“不想转”“不会转”“缺钱转”等难题。同时,不断完善政策配套,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技术转移人才等制度文件,为成果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成果转化“内生动力”。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动全省高校院所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随着改革深入推进,今年遴选22家单位开展综合试点工作,围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等6大任务开展先行先试,推动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截至目前,22家试点单位总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1027项,合同金额达6.56亿元。
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成果转化“关键路径”。围绕“转得出”,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高校、龙头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中试熟化等服务。布局建设省级中试示范基地40家、省级概念验证中心6家,上半年完成中试项目284个,验证科技成果318个,转化科技成果259个,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由“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围绕“接得住”,优化转化交易服务。高标准建设集技术交易、企业孵化、融资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的山东科技大市场,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山东科技大市场汇聚成果5.67万项、需求6829项,累计挂牌科技成果1835项,成交金额15.21亿元。围绕“谁来转”,建强服务人才团队。建设12家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大纲、教材、师资配套完善的规范化培训体系,累计培养8700余名技术经理人。建设86家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今年上半年促成技术交易额19.4亿元。
下一步,将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建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加快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更多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