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1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情况。
会上,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于洪文介绍,“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51项科技改革任务,着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在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上发力,有效解决科技管理条块分割问题。在山东省委科技委领导下,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完善部门协同、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强化对全省重大科技任务和改革事项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与山东省委网信办、省市场监管局等10多个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16市签署新一轮厅市会商协议,凝聚起全省共抓科技创新合力。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建立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人才引育和产业布局的同频共振。
在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模式上发力,有效解决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问题。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健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项目凝练机制,实行“赛马制”“组阁制”“军令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加强动态监测和重大任务“里程碑”关键节点评估,科技项目质效大幅提高。同时,更加注重新场景的示范带动,在承接“氢进万家”“北斗新动能”2个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基础上,启动实施“核动未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31个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同步部署技术集成攻关与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比如,依托“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突破了燃料电池全氟质子膜全产业链核心制备技术,打造了“氢能高速”“氢能港口”“氢能园区”等多个首创示范样板,山东省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从2020年的500余家增长到1200余家。
在改革评价激励机制上发力,有效解决科研人员活力不足问题。积极承接国家科技奖励、科技成果评价、科技人才评价3项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制定了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元”价值标准,率先出台了省级层面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指引,评价人才、衡量成果更加突出创新价值、能力、贡献导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比如,在科技奖励评价改革中,引导奖励成果由“面向学科”向“面向产业”转变,“十四五”期间评选出的9项特等奖成果,已转化应用形成经济效益达860亿元;在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中,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共举,推动20家试点单位出台或修订人才引进、岗位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奖励等制度文件145个,形成了更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
面向“十五五”,近期将出台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