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副主任杨晓东介绍,根据“十四五”信息化发展总结评估结果,总体看,内蒙古“十四五”网络强国建设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均进展良好,预计将实现圆满收官。
网络强国建设基础底座更加牢固。首先,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素养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网民规模达到1912.8万人,比2020年增加14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0.1%,比202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牧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规模扩大的同时,数字鸿沟正在加速弥合。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实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连续四年举办提升月活动,针对产业工人、农牧民等不同群体,着力实施数字资源有效供给、数字学习教育培训等专项行动,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持续提升。其次,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支撑能级不断提升。5G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截至2025年9月底,全区已建成5G基站9.5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9.2个,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加快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开通运营呼和浩特国家骨干直联点和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截至2024年底,全区总出口带宽达到60.3Tbps(太比特每秒),比2020年增长近两倍。IPv6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截至2025年9月,全区固定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30.8%,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达70.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20年分别提升25.2%和53.3%。
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首先,信息化赋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区累计建成智能化煤矿215处,占在产煤矿数量的72%,智能化煤矿产能10.9亿吨,占全国智能化煤矿产能约40%,智能化煤矿产能全国第一。其次,信息化赋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创建2个国家级和9个自治区级数字乡村试点。深入实施智慧农牧业建设工程,推动建设智慧农场和智慧牧场466个。加快补齐农村牧区基础设施短板,组织实施电信普遍服务项目,行政村光纤通达率和移动网络通达率均达到99.9%。
信息为民惠民水平显著提升首先,智慧医疗方面。推进自治区、盟市两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部署完成电子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和全员人口库,完成自治区和盟市平台数据对接。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累计建成互联网医院218家,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85.4%。其次,智慧教育方面。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建设,中小学校注册率达100%。加快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迭代和结构优化,实现全区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100%接入100M以上的互联网,中小学校园网建网率达96%,多媒体教室学校覆盖率达98.2%。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取得积极成效,为“十五五”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十五五”网络强国建设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促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网络支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