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1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
会上,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杨国昕介绍,20多年来,福建省三明市牢记嘱托、先行先试,走出了辨识度高、可推广的“两山”价值转化路径,在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经验交流会、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推广(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就在三明举办)。
在全国首创林票、林业碳票制度,把分散的林权量化为可流通的收益权票据,把林木生长增量换算为可交易的碳减排量,推动林业资源变资产、资金,常口村就凭借全国首张林业碳票实现分红。全市累计制发林票7.2亿元,直接惠及林农8万人。三明市还营造“碳汇+生态司法”等应用场景,完成林业碳汇交易3114万元,实现“空气卖钱”,相关案例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并获联合国人居署推广。
组建福建省首个“两山”生态产品交易公司,集成20类品种线上交易,服务范围辐射全省8个地市、58个县(市、区)并延伸省外,交易额累计突破60亿元、溢价率12%。抓住闽台融合发展、上海三明对口合作、泉州三明山海协作等重大机遇,135亿元农特产品通过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平台成交,“小而优”“多而优”的绿都名品走向广阔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做实“山水田”文章,培育高优粮食、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大力发展竹木纤维利用、生物质能源等“以竹代塑”新业态,培育上市企业3家、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2024年林业产业产值1377亿元、较林改前增长近6倍。连续四年位居“中国绿都”榜首,建成34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年接待游客超6000万人次、生态旅游收入超500亿元。
作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三明市率先建立“1+N”金融政策体系,在全国首创22项绿色金融产品,落地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福林贷”“益林贷”等特色产品和服务模式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全市涉林贷款规模320亿元、约占全省1/3,排污权累计成交6.1亿元、全省第一,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入山进林,群众的经营底气更足、生态保护意愿更强了。
杨国昕说:“如今的三明,生态颜值处处高,富民产业节节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让生态‘无价之宝’释放更大民生红利!”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