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营商环境
  • 中宏网首页 >
  • 营商环境 >
  • 正文

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前三季度交出高质量答卷

2025-11-04 15:06:3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11月4日电(记者 韩鹏飞)“10.9%、8.8%、12%、2.1%”——当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核心数据时,一组亮眼数字勾勒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轨迹。当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深度区域分工与技术迭代并行的格局,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不仅以远超工业平均水平的增速领跑,更在核心技术突破、产业布局优化、国际竞争力提升等维度实现多点突破,成为稳定工业大盘、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数据亮眼:增速质量双提升,领跑工业经济

  走进江苏省常熟市立讯智造科技(常熟)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机械臂正精准组装智能手机配件,经过质检的产品将搭乘物流快车发往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还有常熟精元电脑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笔记本电脑键盘、背光模组和触控板等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全球市场份额在输入设备代工领域稳居前三,加工贸易占其进出口额的90%以上。这两家扎根长三角的企业,正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微观缩影。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这一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4.7个和1.3个百分点。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攀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总额4938亿元,同比增长12%。彰显出行业成本控制与附加值提升的显著成效。

  出口市场展现强劲韧性。尽管面临全球需求波动,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1%。其中集成电路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20.3%,达到2653亿个。从江苏常熟的电子零部件到广东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中国智造”产品凭借技术优势敲开全球高端市场大门,印证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正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

  格局重塑:县域崛起成黑马,产业根基更扎实

  “没想到县城工厂能造出航空航天用的电子元件!”在河南省泌阳县的电子产业园区,全省首个变压器智能检测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批高精度产品进行最终测试。这个曾经的农业县,如今已聚集383家电子信息企业,26家规上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带动1.8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泌阳的崛起并非个例。四川省遂宁市通过水电费优惠、产业园区配套等政策,吸引睿杰鑫等企业入驻,其高端HDI电路板已打入智能汽车、5G基站供应链;江苏常熟则依托海关“工单式核销”“跨周期成品退换”等创新服务,推动当地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长35.6%,立讯智造、精元电脑等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这种“大城市引领、县域突围”的发展格局,让电子信息制造业不再是沿海重镇的专属,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业网络。

  县域产业的爆发,本质是产业链分工的精准卡位。泌阳专攻“专精特新”路线,产品涵盖5G通信组件、汽车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遂宁聚焦电路板细分赛道构建技术壁垒;常熟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打造精密制造基地,不同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为制造业根基筑牢了“压舱石”。

  创新破局:芯片攻坚见成效,核心能力再升级

  在华为上海研发中心,昇腾系列芯片正在进行算力测试,其相关型号的算力水平不断提升,而价格上却与国外相同类型的芯片便宜了不少;同样在上海的中芯国际工厂,12英寸晶圆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预计今年月产能将有新的突破。核心元器件领域的密集突破,成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的“硬核支撑”。

  今年以来,国产芯片在设计、制造、设备等环节多点开花:华为云服务的算力效能已达到英伟达H20芯片的3倍‌,阿里平头哥PPU芯片的性能参数已经超过英伟达A800芯片,裕太微电子车载以太网芯片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同比增长215.48%。制造端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2025年8月13日,全国首台国产商业化电子束光刻机“羲之”于2025年8月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浙江大学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正式亮相并进入应用测试阶段。该设备由浙江大学余杭量子研究院自主研发,型号为“羲之”,是一款100kV电子束光刻机,专攻量子芯片、新型半导体研发。

  技术创新催生新增长点。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出台,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比例明显提升,还有专项贷款支持技术改造,这让我们敢投钱搞创新。”泌阳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拿着政策清单感慨道。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表现印证了产业发展的韧性与潜力,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容,电子信息制造业将持续扮演工业经济增长的“领头雁”角色。从县城工厂的精密元件到实验室的尖端芯片,从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到全球赛场的品质比拼,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以更坚实的步伐,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编辑:韩鹏飞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