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0月30日,在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高精尖产业发展专场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介绍,北京“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明确的各项重大目标指标进展顺利,各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产业结构实现“高精尖”化。
“十四五”前四年,北京市47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占全国获批总量的22%,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市集成电路产量以258.1亿块创历史新高,4年平均增速达10.9%;北京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6年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北京市高精尖产业规模近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61%,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1%,较2020年提升4.5个百分点。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规模全部达到千亿级,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等3个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信息软件业一跃成为北京市第一支柱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9个百分点,达到22.2%。目前北京信息软件业营业收入规模占全国四分之一,“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速达17.1%。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段艳红介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北京市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原始创新领域形成了自然科学基金“市—区—企业”共同出资的联合基金模式,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前沿产业领域形成了“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模式,智源研究院、北生所、量子院等研发机构兼顾科研和转化;强应用牵引领域形成了“科研+企业”推动科技任务攻关及行业示范应用模式,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开源芯片技术研究院等组建起来。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