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营商环境
  • 中宏网首页 >
  • 营商环境 >
  • 正文

内江市市中区:以“信用赋能”打造“线上”踏勘审批新模式

2025-10-24 14:33:0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持续聚焦现场踏勘中“环节多、耗时长、跑动频”等痛点难点,深入探索“信用+‘线上’踏勘”新型审批模式,将信用机制深度嵌入审批流程,通过“数据核验”与“信用背书”双轮驱动,形成“信用越好、审批越易”的良性循环,实现申请人从“反复跑”到“最多跑一次”、从“等审批”到“快速办”的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信用新动能。

  以信用为基,重构审批逻辑思维。传统现场踏勘存在办结时间“拖迟久”、踏勘地址“散偏远”、投入成本“多重高”等问题,内江市市中区打破惯性思维,以信用承诺为突破口,构建信用核验新机制,通过线下核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用中国、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官方网站线上查询申请人的信用记录、被执行信息及涉诉案件情况,经查询核对确认申请人无任何负面信用记录的,优先经查询核对确认申请人无任何负面信用记录的,优先启用“线上”踏勘服务,推动审批服务从“现场办”到“指尖办”,让信用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通行证,提升服务效率。

  以规范为尺,明确信用审批标准。依托“内江市市中区行政审批踏勘在线服务平台”,严格按照各许可事项法律法规,对22个大项、32个小项制定统一的“线上”踏勘样板间,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编制“线上踏勘+操作指南”,细化“信用查询—承诺签署—材料上传—线上核验—结果反馈”五步流程,确保审批人员与申请人规范操作。强化规范核查,各样板间均配置2名审批人员,远程在线对踏勘现场进行实质性审查,同步出具现场踏勘意见。实现踏勘全过程线上流转、踏勘标准统一、踏勘过程清晰留痕,踏勘过程合法规范。

  以监管为盾,强化信用审批保障。为防止降低准入门槛后企业、群众失信无法制约,结合《内江市市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建立“信用+审管联动”监督机制。“线上”踏勘业务办结后审批部门及时将办件信息上传至信用中国网站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步推送办件信息至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线上”踏勘审批办件后承诺履约情况,同步记录和反馈失信信息,对不符合要求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纳入诚信档案。

  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内江市市中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效。

  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降本增效。“线上”踏勘工作依托普及的微信APP及免费程序“来豹接龙”搭建的“线上”踏勘载体平台,不仅省去新系统开发费用近100万元,同时省去每年运维费用和传统现场踏勘公务车使用费近30万元,最大程度实现行政审批降本增效。在“线上”踏勘模式下,责任主体可在5分钟之内完成填报、审核。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事项为例,传统办理需到机械现场确认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类型、型号名称、发动机号码等情况是否与提交资料一致,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实施“线上”踏勘后,最快只需要5分钟进行审核确认,压缩踏勘时限99%以上,推动审批服务从“纸间”到“指尖”,实现全程网办“零跑动”。

  形成闭环监管机制,杜绝责任主体“乘间抵隙”。建立部门审管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印发《内江市市中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和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高效推进审管协同工作。将实行“线上”踏勘的许可信息及时推送至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形成失信制约机制,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按要求补正材料,或者承诺不实的,作为一般失信记入申请人信用记录,并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作为严重失信记入申请人信用记录,限制享受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线上”踏勘服务,并纳入实施行政许可和事中事后工作监管重点审查对象。

  强化信用审批实效,凸显“守信激励”导向作用。“线上”踏勘模式将信用承诺与审批服务相结合,对无不良信用记录的申请对象,申请人只需对上传材料做出真实性承诺,即可享受便捷的审批服务。目前该模式已涵盖“食品经营许可”“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22个大项、32个小项。自2023年9月试点以来,“线上”踏勘模式事项占行政审批事项比例已超过10%,累计办理80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业务咨询服务几百次,群众满意度达100%,让“无形的个人信用”转变为“有形的办事时效”,鼓励更多企业和群众树立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实现“信用越好、办事越快”。

编辑:韩鹏飞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