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韩鹏飞)近日,为期2天的购在中国·2025“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山东站)暨山东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德州平原站在平原德百广场落下帷幕。这场集“选车、体验、优惠、服务”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盛宴,不仅为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及周边城乡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购车便利与实惠,更为激活区域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动力。
平原县这场消费惠民活动正是我国加速释放政策乘数效应,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微观体现。202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分四批完成3000亿元资金投放,其中第四批690亿元专门投向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以“真金白银”助力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双轮驱动激活消费动能
企业也是“放心消费”的积极参与者。在山东省济宁港航梁山港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座银白色的“钢铁巨穹”颇为醒目——这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全封闭式煤棚,90万吨煤炭在此整齐堆放,却不见粉尘弥漫。走进智能卸车机房,机械臂正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煤炭接卸作业,传送带将黑色“能源”平稳输送至集装箱。这家不产煤的港口企业,凭借数字化多式联运服务,不仅打破了传统煤炭运输“脏乱差”的刻板印象,更成功斩获“好品山东”品牌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煤矿”。
这份蜕变离不开当地相关部门的精准指导:从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到推动品牌形象升级;从优化多式联运流程,到引入智能监控系统,一系列举措让企业焕发新生。如今,梁山港煤炭运输效率较改造前提升30%,货物周转时间大幅压缩,客户满意度达100%的“零差评”记录。
梁山港的实践,正是山东培育放心消费环境的一个典型例证。截至目前,山东省放心消费培育库已吸纳17.9万户经营主体,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6232家,覆盖商超、物流、制造等多个领域。从港口的智能煤棚到街头的诚信店铺,山东正以“放心消费”为抓手,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区域消费信任基石。
从德州消费者的“省钱账单”到济宁企业的“效率提升”,3000亿元资金落地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共同编织起一张托起中国经济提振内需消费的强韧网络。前者通过精准滴灌激活消费与投资双引擎,为短期经济稳定注入动能;后者通过破除市场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为长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个百分点,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以旧换新政策涉及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全国一张清单”让民企敢闯敢投
当3000亿元资金在消费与供给端同时释放活力时,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正在拆除更深层次的发展障碍,为社会资金的效能最大化铺路。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养老、医疗、金融等多个领域一批准入限制得到有效放宽,使得经营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有更大空间去“施展拳脚”、追“新”逐“绿”,从而更好服务美好生活。有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全国一张清单’让我们敢闯敢投了!”
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已缩减至106项,较2022年减少11项,伴随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4218件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集中清理。“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坚决纠治了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的行为。
要素流动的加速让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在数据要素领域,近年来,依托海量数据资源、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在能源要素领域,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下,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快速提升,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的电力资源可通过跨省交易直接输送至华东、华南负荷中心;在劳动力要素领域,“十四五”期间,我国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
基础设施“硬联通”则为商品流通打通“最后一公里”。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建设提速,该线通车后,燕郊至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仅需9分钟;2023年6月,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开通运营,为两地沿线企业、群众带来极大便利。这些跨区域基建项目的推进,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山东的家电、广东的电子设备、浙江的服装等能更高效地流向中西部市场。
产业协同效应也随之初步显现。长三角三省一市构筑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上海研发设计、江苏零部件制造、安徽整车组装、浙江电池供应的分工体系逐步完善,区域内形成一条完整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广西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培育特色“产业林”,柳州成功推动螺蛳粉产业快速发展,产品通过大湾区港口畅销海外。“十四五”期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公平监管体系等“四梁八柱”基本建立,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乘势而上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3000亿元资金与统一大市场的深度耦合,正在构建“短期稳增长、长期促转型”的经济托底体系。这种协同效应,首先体现在“资金补短板,市场提效能”的闭环逻辑中——资金投向跨区域基建、老旧电梯更新、智慧物流枢纽等领域,直接破解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硬件瓶颈;而市场壁垒的破除,又让补贴资金避免“中间截留”,真正流向终端消费和实体企业,形成政策效能的“乘数效应”。
政策层面的协同更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2025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以扩大优质供给为切入点,提出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创新和丰富服务消费场景,增加优质文旅、体育等消费资源供给,支持提升文化娱乐、体育、家政、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水平。同时,也从需求侧提出支持措施,要求加强消费信贷支持、举办促消费活动、增加服务消费时间等,增强消费意愿和能力。
这种全方位推动内需消费的政策“组合拳”已显现出显著的宏观成效。从经济增长看,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经济增量达到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易信表示,供给和需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的消费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也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加强供需的动态匹配性,有助于促进消费市场良性循环,乘势而上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从3000亿元资金的精准滴灌,到统一大市场的破壁筑基的扩大内需消费的行动,正以“微观实践”支撑“宏观稳进”,以“短期发力”保障“长期转型”。不仅在于稳住当前经济大盘,更在于为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等埋下伏笔。当3000亿元资金推动的设备更新与统一大市场带来的产业协同相遇,当消费升级的需求与要素流动的便利碰撞,中国经济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跃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升级”迈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