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在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走过了一段很不平凡的历程。
从统计数据来看,“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部分指标呈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些变化。安全生产方面,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这也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而且今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还在持续下降。自然灾害方面,主要表现为“三个下降”,也就是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了31.3%、23%和34.3%。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急管理在理念和实践上的一个重大提升,就是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应急管理部把“防得住”作为硬道理,全面加强了“防”的工作,有两项工作尤其值得一提:一项就是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各级针对防灾减灾救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成了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带动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另一项就是开展了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应急管理部扎实推进畅通“生命通道”、提高煤炭深部开采安全水平、推动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加强民航飞行安全4项重点任务,并且紧盯群众身边风险,有力地开展了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了燃气、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危化品等“一件事”全链条整治,有效堵塞安全漏洞。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为例,应急管理部进行专项整治以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了86%。
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构建起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管理部加强自然灾害防抗救一体化应对,主动预置应急力量,打好防大灾抢大险总体战。“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四川泸定地震、重庆山火、京津冀特大暴雨洪涝、甘肃榆中山洪等重大灾害。今年年初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震中海拔4500多米,当时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7度,应急管理部高效开展了人员搜救、群众安置等工作,受灾群众当晚就住进了棉帐篷、烤上了火炉,藏历新年前又全部搬入了活动板房。现在,灾区高标准重建的住房已经陆续建成,很多受灾群众搬进新家,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中央安排国债资金近600亿元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规模现在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了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实现规范发展。高质量开展“应急使命”系列实战化演习,极端复杂条件下的救援能力有效提升。今年缅甸发生了7.9级地震,我国是派出救援人员最多、到达灾区最快、营救幸存者最多的国家,这充分展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应急管理部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预案,将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以硬标准来倒逼安全水平提升。坚持科技兴安,实施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一批先进装备投入实用,比如2架新舟60灭火飞机交付列装,实现我国大中型固定翼灭火飞机零的突破。坚持人才强安,组织实施“应急科技领军人才”等人才计划,全国已经有几十所高校都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应急、会应急的优秀人才。
“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部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坚定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实现了应急管理的体制之变、机制之变、力量之变、成效之变。“十五五”时期,应急管理部要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