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9月2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崔永红透露,“十四五”以来,湖北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全力将“软环境”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实力”。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湖北实现“三年三进位”,首次迈入第一方阵,成绩斐然。
2024年4月,湖北积极出台《2024年降低全省工商业用户用电成本工作推进方案》,20条具体措施齐发力,力求实现显性成本与隐性费用双下降。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便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公司能源负责人惊喜地发现,电费单上显示全年节省了约3000万元电费。据统计,2024年全省工商业用电成本降低75亿元,工商业平均电价在全国排名大幅下降至第17位。
崔永红表示,“十四五”时期,湖北始终以降本增效为关键,累计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4000亿元以上,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这些真金白银的减负举措,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现在,只需打开“鄂汇办”鸿蒙版APP,53个省级部门的1031个政务服务事项以及442个便民服务应用便清晰呈现,操作便捷。五年来,湖北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目标,借助“数字湖北”建设的东风,持续提升行政效能。截至目前,累计有68项重点事项实现全省上线运行,办理时间平均减少84%,办理环节减少75%,申请材料减少50%,跑动次数减少80%。在第22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湖北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荣获优秀评级。
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湖北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关键领域持续深化改革,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不仅如此,湖北还大力提升监管现代化水平,将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事项从36项增加到80项;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585万元;涉企诉讼流程不断优化,平均审理时间压缩至62天,较2020年减少39%。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经营主体的活力,全省经营主体数量现已达到962.9万户,较“十三五”末期增长68.5%;13家企业(组织)荣获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较“十三五”末期增长44.4%。
“十四五”以来,湖北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紧密结合,多管齐下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让金融资源精准流向实体经济。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连续3年保持在超万亿元水平,存量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同时,湖北着力强化资源配置,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全省单位GDP使用建设用地面积从每亿元500亩降至427.8亩,较“十三五”末下降28.9%。
在产业发展方面,湖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2024年,湖北获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国债项目179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2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仙桃无纺布等14个产业集群获批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环境是吸引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因素。自2021年起,湖北每年安排约1.5亿元项目资金,用于重点产业链的产业技术攻关。2024年,湖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连续4年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台阶。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万家,较2020年增长2.9倍;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突破4.6万家,较2020年增长6.3倍。武汉科技集群排名从2020年的全球第29位跃升至第13位;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5家,数量居全国第四。
在开放发展上,湖北全力支持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建设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拓展“空空中转”航空网络,国际航线已增至45条;中欧班列(武汉)开通58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辐射欧亚大陆40个国家、120个城市。湖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357项制度创新成果在省内推广,其中29项成果在全国推广,位居中西部前列。今年上半年,湖北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出口额、进口额分别增长38.5%、7.4%,增速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