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中宏论坛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中宏论坛 >
  • 正文

开启产业变革新时代

2025-10-29 10:51:51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10月28日电 聚焦“领航定向 接续奋斗 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中宏论坛第六十六场在线研讨会于28日下午圆满召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原副主任许正中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主题发言。

许正中.jpg

  以下是许正中发言:

  “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就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展望“十五五”时期,不仅是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战略窗口,更是中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五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第一条,足见现代化产业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为当前形势下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路径。“十五五”时期,我们需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同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这一过程不仅是产业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涵盖技术、制度、人才与生态的深刻变革,其核心在于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从跟随发展向并行引领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代使命要求我们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难题,完成中国产业体系由大而全向强而优的跨越。

  基于对全局态势的研判,开启产业变革新时代需重点推进以下八大战略任务:

  一是强化基础研究突破,筑牢产业原创技术根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从原来的数年缩短至数月。缺乏核心技术根基将难以实现产业原创突破,需建立持续投入机制,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转型提供源动力。

  二是重塑劳动力结构,破解劳动力短缺与错配双重压力。在生育率下降与人工智能加速替代的双重挑战下,必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通过职业技能重塑,解决传统产业劳动力过剩与新兴领域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增强劳动力与产业变革的适配性。

  三是深化数实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落实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数字化转型需从“选修课”转为“必修课”,以“量子思维”取代“线性工业思维”,全面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可持续产业体系。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零碳排放。依托数字技术、氢能与管理体系“三驾马车”,统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筑牢绿色发展根基。

  五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协调发展。针对技术进步加剧的区域不平衡问题,通过产业梯度转移与普遍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域间技术、技能与产业能力协同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产业支撑。

  六是催生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聚焦中美科技竞争前沿,加速未来产业培育。通过“十五五”期间打造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掌握产业原创主导权,赢得历史主动与战略先机。

  七是培育安全产业,统筹发展与安全。面对5G/6G时代万物智联带来的安全挑战,构建以产业化为核心的主动防御体系。平衡安全管控与发展效率,既防范过度保守阻碍创新,又避免安全缺失导致系统性风险。

  八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度障碍。推行制度创新(创新、市场、环境、社会责任、治理),通过顶层设计激发市场活力。以制度创新保障技术变革速度,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与社会责任共担。

  通过上述系统性战略布局,不仅为“十五五”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核心动能。这一历史进程要求我们以全局视野把握产业变革规律,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的双轮驱动,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产业强国使命。

编辑:王镜榕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