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31日电 聚焦“贯彻发展新理念 开创发展新格局”主题,中宏论坛第十三场在线研讨3月31日下午召开。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应邀出席论坛并主题演讲。
朱世欣通过“中部崛起”的河南实践,重点就“十四五”期间如何抓好用好黄河流域治理、打造都市圈等战略新机遇,构筑中部地区竞合发展新优势与持续开放新未来进行了案例式解读和研讨。
以下是朱世欣发言:
一、未来的中部什么样?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作为空间枢纽,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体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导意见稿中对中部的定位和期待在河南已经是多年踏踏实实的行动,正改变着中原大地的生活。
这几年,河南一直用“五区联动”“四路协同”来作为行动纲领。五区是指河南自贸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河南大数据综试区,从陆上、海上到空中、网上丝绸之路,“五区”与“四路”耦合共进,都致力于改革、开放、创新协同,加快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不断提升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出了跨境电商政策高地。成为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致力于打造郑州大都市圈。
二、积极打造全国大市场的空间枢纽
2019年8月9日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2020年9月,河南省宣布将由郑州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发展、城镇化发展和文化引领发展着手,协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共同推进郑州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郑州都市圈建设中,河南提出“共绘一张图”,提升整体实力能级;“共下一盘棋”,创新体制机制;“共织一张网”,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共算一本账”,促进生态共保共育;“共铆一股劲”,聚力推进项目建设。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郑州都市圈在中国的中部,中华民族母亲河两岸,勾勒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群。
2020年9月3日,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对郑州城市群有了内涵上的勾勒。人口上,2035年,郑州大都市区常住总人口将达2300万—2800万。在产业上,《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到,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在交通上,郑州城市群将实现区域功能中心与门户枢纽、外围组团、相邻城市中心区间的“三个15分钟”高效衔接,整个都市圈将拥有更强大的布局耦合度。在生态上,河南一直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要把母亲河变成“幸福河”。
在西北部,河南还聚焦了黄河更上游的古都洛阳,提出要把洛阳打造为河南副中心城市。2020年12月25日,河南省发布《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发布,推动洛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济源一体化发展,支持洛阳打造“洛阳智造”新引擎、扩大开放引领新引擎、创新驱动升级新引擎、河洛文化铸魂新引擎。
目前,在黄河流域,河南大的思路框架已定。围绕郑州和洛阳“双引擎”,一方面兼顾“治”与“建”、建好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另一方面突出“魂”与“源”、建好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两者协同发力,共同建好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
如果要说空间位置,与河南相关还有两个国家级战略不容忽视。在河南东南部,国家布局了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包括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五省,空间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8亿。河南东部的周口、漯河、南部的驻马店、信阳、中南部的平顶山、南阳桐柏都纳入了淮河生态经济带。河南在淮河生态经济,提出重点发展三带一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新型城镇化示范带、中东部合作发展先行区。
在河南西南部,还有一个国家级战略——汉江生态发展带。南阳市、洛阳的栾川县、嵩县、卢氏县、泌阳县都纳入了汉江生态发展带。河南在做好生态的同时,在这个区域,提出推进南阳成为豫陕鄂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邓州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内县城发展,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整个区域振兴。未来,这里将会有一大批生态宜居、各具特色、50万人以上的现代化小城市,而且将会有很多历史悠久、景色秀美的的特色小镇出现。
这四个空间区域规划,实际上已经勾勒出来未来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思路。沿黄河,不仅仅是经济带,还是文化传承带。淮河和汉江流域是绿色发展带,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通过政策创新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国家领导人在2014年到河南调研,他视察了河南跨境电商、陆港集团等多家企业,看到河南航空、铁路、水运、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他指示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勉励跨境电商树立“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2017年6月14日,国家领导人在北京会见卢森堡首相格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近几年来,借助和依托郑州“网上丝路”的先发态势,河南一直努力打造对外开放格局。在跨境电商领域,开创了引领世界跨境电商标准规则的“郑州模式”,打造了政策高地。河南持续推进在跨境电商监管、创新、贸易规则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形成了全国复制推广的郑州1210模式,年均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跨境电商“1210通关监管模式”,已在全国试点城市复制推广并成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主导模式,被WCO国际海关组织确定为拟在全球推广的监管样板;成功创新的“关检三个一”“查验双随机”“跨境秒通关”成为行业复制的模板;创新的“卖全球一站到家”是“1210监管模式”向全球的反向复制,开启了我国跨境电商出口的“郑州新样本”,开辟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突破传统贸易壁垒的新途径。
河南省跨境电商发展规模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疫情以来,跨境电商进出口更是逆势增长,增长了26.2%。在国际物流不畅的情况下,郑州先后开通了郑州到洛杉矶、郑州到纽约、郑州到比利时以及郑州到马来西亚、吉隆坡等等的国际航班,可以说建立了一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覆盖了欧美等30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抗疫和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20年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含快递包裹)1745.0亿元,同比增长10.4%;郑州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商进出口清单2.43亿单,货值30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1.5%和89.4%。
河南省将发展跨境电商纳入全省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并重点推动,争取设立了郑州、南阳、洛阳三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目前,河南从省级层面正在紧锣密鼓对全部县区、功能区进行营商环境评估,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营商环境指标与地方发展绩效、干部考核的挂钩文件,河南铁了心,要用营商环境这个抓手,促进政府革新和社会改造,把河南从国人传统印象中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转型为中国内陆腹地的充满活力、崭新开放的区域。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