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31日电 聚焦“贯彻发展新理念 开创发展新格局”主题,中宏论坛第十三场在线研讨3月31日下午召开。中宏观察家、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来军应邀出席论坛并主题演讲。
罗来军围绕海南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定位,以及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中的地缘经济独特地位分析切入,从四个维度就进一步推进海南扩大开放以及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以下是罗来军发言: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着眼“两个大局”、贯通“两个市场”、促进世界经济与国内广阔腹地经济高效循环,正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优势。
新加坡、迪拜、香港等世界主要自由贸易港,基本都以重要经济体为依托。但像海南自由贸易港这样,直接背靠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还前所未有。大国经济的突出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我国市场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努力畅通国内大循环,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保障,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特有的稳定后方和腹地优势。
如果把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作一个“8”字形,海南自由贸易港就是“8”字形的交汇点。在区位上,海南正好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两个最活跃区域的中间节点。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覆盖4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30%的GDP;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5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67%的全球人口和全世界41%的GDP。在定位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是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要打造我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在政策上,海南自贸港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在税收、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享受特殊开放政策,吸引国内外商品、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通过海南这个节点平台便捷进出国内、国际市场,使海南不仅成为物理层面的“中转站”,还成为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堆”,在连接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
对国内国际双循环践行得越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就会越顺利,否则任何一个循环不畅通、不高效,都可能迟滞甚至中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程。要充分发挥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优势,创新提出与内地货物等要素往来的便利化安排,加强内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间运输、通关便利化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推动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联动发展。要加快落实自由贸易港政策早期安排,争取早日封关运作,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更加注重引进外资、更加注重引进国际人才,加快汇聚全球优质生产要素,把海南打造成国内市场主体“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境外资本人才“引进来”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要全面促进消费,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抓住全球疫情的时间窗口,用足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全面落实“三同步”要求,做强离岛免税购物消费和跨境电商,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主动谋划吸引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消费回流系列举措,让全国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让世界游客有更好体验感。要强化辐射带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在旅游、环境保护、海洋渔业、人文交流、创新创业、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主动落实和服务好RCEP,加快建设4小时8小时两大飞行经济圈,在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海南的发展机遇、作出海南的应有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