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资源配置的机制重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是对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系统性重构,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与活力源泉。这一改革将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促进要素资源跨区域、跨领域顺畅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特别是要素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发展维度看,改革聚焦数据等新型要素的市场化探索,不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加速相关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制度维度看,改革将弥补要素配置市场潜在失灵短板,完善在要素配置领域的制度设计,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深度结合,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更为系统完备的制度支撑。
10个地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金融赋能大有可为。具体到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与金融领域发展所呈现出的“双向赋能”特征不言而喻。一方面,要素市场化改革通过激活土地、技术、数据、人力资源等新型要素的流动与价值释放,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更丰富的服务场景与创新空间;另一方面,金融领域的工具创新与资源配置能力,又反向支撑了要素的高效配置,形成“要素—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比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方案中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综合服务平台”,延拓金融服务场景,推进技术与资本要素融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试点方案中提出“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推动在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中前移金融服务”,增强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聚焦金融供给多维发力,有力支撑改革向纵深发展。金融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扮演着“催化剂”与“稳定器”的双重角色,通过规则引领、资源精准滴灌与区域协同探索,为要素高效流动与价值释放提供系统性支撑。无论是央行牵头制定11个传统高碳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还是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创新工具有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都在表明正通过规则牵引与精准施策,切实推动要素跨区域、跨领域高效配置。另一方面,央行始终绷紧“防风险”之弦,在扩大要素流动范围的同时,确保金融支持不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更好统筹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持续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注入新动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向更高效、更均衡的方向演进。(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