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合作的广阔版图中,中非合作始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FOCAC)成立以来,中非双方携手并肩,在诸多领域达成合作,成果斐然,为全球合作树立了典范。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也是落实北京峰会成果的开局之年,6月11日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为中非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开启了双方携手共进,迈向新高度的新征程。此次会议不仅对过去25年中非友好合作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而且对未来合作方向提出了明确指引,彰显了中非双方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坚定合作的信心与决心。
中非合作成果丰硕,合作基础坚实。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双方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政治领域,中非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国与非洲所有建交国实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全覆盖”,中非命运共同体定位提升至“全天候”层级。在经济领域,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不断增加,帮助非洲国家建设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为非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例如,蒙内铁路不仅大幅提升了肯尼亚的运输效率,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文化领域,中非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刚果(布)孔子学院、科特迪瓦文化宫技术援助等人文交流项目促进了中非交流互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中国医疗队在非洲的长期坚守,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非洲人民的广泛赞誉。
中非携手共进,合作空间不断拓展。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非双方始终坚持携手共进,拓展合作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中国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动非洲国家互联互通。非洲大陆幅员辽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中国在基建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双方合作对于促进非洲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非深化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将切实提升非洲国家的经济自主性。长期以来受限于“中心-边缘”的世界市场体系,非洲各国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考虑到非洲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而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先进的制造业体系,双方可以通过加强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并以此推动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此外,中非还将加强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非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中非合作不断迈向新高度,共筑美好未来。迈向新高度,需要双方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中非双方应继续加强高层交往,增进政治互信,支持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合理诉求,做国际公正秩序的捍卫者,切实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迈向新高度,需要双方在经济上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非双方应进一步优化合作模式,提升合作质量,积极推进中非携手建设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落实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做全球发展合作的同行者。迈向新高度,还需要双方在文化上交流互鉴、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非双方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相互传播,增进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同,为中非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总体而言,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是双方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过去,中非合作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未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必将迈向新的高度,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夯实坚实基础,为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繁荣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作者:周怡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宋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