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关于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通知》),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及养老产业发展,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结构优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一、出台背景:双重战略考量的深度结合
《通知》的出台是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化落实。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任务部署,首次将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纳入政策工具箱。这一创新举措有效衔接了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目标要求,体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政策设计的现实考量具有双重维度:从经济运行层面看,当前我国面临CPI持续低位运行(2024年3月以来连续13个月低于1%)、PPI负增长态势延续(2023年以来同比持续负增长)等价格信号偏弱问题,2024年一季度GDP名义增速(4.6%)低于实际增速(5.4%)的非常态现象,凸显出扩大有效需求的紧迫性。从发展潜力维度分析,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已突破45%,但相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仍具显著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产业供需缺口亟待金融资源补足。
二、创新亮点:结构性工具的突破性升级
本次政策创新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工具创设维度,将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试点(2022年400亿元规模)升级为系统性政策工具,规模扩展至5000亿元,实现量级跃升;二是利率机制优化,不仅针对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实施1.5%的利率,同时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及现存各类专项结构性工具利率由1.75%下调至1.5%,形成政策协同效应;三是期限结构优化,采用“1+2”弹性展期机制,最长3年的资金使用周期优于其他结构性工具,更好匹配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三、预期成效:供需双侧的协同提升
在目前外需发展受限制的情况下,促进消费已成为我国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抓手,布局养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应有之义。在需求侧,政策着力破解服务消费“不敢消费”“不便消费”的痛点,通过提升服务供给质量激活消费潜能;在供给侧,重点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等产业升级方向。双轮驱动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者:何青,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24XNN00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