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研究报告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研究报告 >
  • 正文

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助力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

2025-05-27 09:45:15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技赋能未来拥有无限前景和可能。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从“造得出”到“造得精”、由“大”转“强”,每一步攀登,都有科技的支撑。当前,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实现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而实现这种“新组合”能够创造新价值并力争获得潜在利润的行为则称为创业。德鲁克称,创业是赋予资源以新的财富创造能力的行为,而创新则是创业的特定工具。随着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生存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人在专业工作之余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释放其过剩的“热情”。付群英和刘志迎指出:对美国人而言,历史上很多知名的科技企业都在车库里诞生,比如惠普、迪斯尼、福特、苹果、雪佛兰、哈雷(摩托车)、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与美国的车库创业文化相比,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可能更多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富有新意的厨房餐饮文化方面了。那么,如何将这些厨房里的奇思妙想发挥运用到其他领域和层面上呢?如何借鉴创新型国家的诸多有效举措来更好引领中国人在专业工作之余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释放其过剩的“热情”?

  “创客”是一个舶来品,而其“前身”不过是西方的“车库文化”。冯海敏指出,在美国等创新氛围浓厚的国家,人们将车库、地下室等一些地方打造成实践创新、探索创业的场所,也即创客空间。宋刚、徐思彦等学者指出,国外的创客空间已有了多年的探索和成长,现在已渐臻成熟并对其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2年,随着安德森的着作《创客:新工业革命》在中国出版发行,创客的概念被引入中国,国内各大城市开始涌现各类创客空间。近些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武汉、南京、成都等地纷纷出现了像车库咖啡、创新工厂、3W咖啡、IC咖啡、梦工场、柴火、洋葱胶囊等各类创客空间。然其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可能尚存的一些障碍和瓶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亚生等在《MIT创新课——麻省理工模式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启迪》(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的“汉芯”以及无锡尚德案例之后,认为“在新兴产业发展上,政府的角色更多是政策引导,在产业起步阶段适当扶持是必需的,但这种扶持如果被无限期延长,那么这个产业永远都将是襁褓中的稚嫩孩子。”王成军和方军在《知识管理——基于四重螺旋的创新创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出版)一书中指出:一般来讲,19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几乎同一时刻被西方列强不大情愿地打开了国门。当时,日本的国内民间力量薄弱不堪,有为政府操办了一系列的公司,等办到一定的程度或者待企业上了些规模或走上正途,也便开始逐步从政府退出,而是将公司转手给私人经营,可能是先欠着政府的款项慢慢偿还付清,然而每年的税收是必须要缴纳的。此时的日本政府已抽身去忙其他的诸多社会事务了。然而,与之相比,中国当时在这一方面的理念与行动值得反思。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用了4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努力地依靠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试图要走过并超越西方资本主义世界400-500年的历程,何其艰难?可谓,曲折坎坷在所难免,跌宕起伏,非常不易。于是,也就有了新型举国体制下的关键技术或卡脖子技术的尝试和谋求突破诸多研究。无论如何,短时期内的追赶抑或超越,难免引起在一个时期内的国家经济、科技政策要否以及如何借鉴外来经验的一些合法性争辩与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世界大国之创新成长、崛起腾飞,有些理论是原先已有并被运用过,有些理论正待实践检验和丰富,有些理论还可能进一步引进和尝试。笔者认为,这其中至少有这么一些:李斯特的国家追赶学说、戴慕珍和何梦笔的“地方政府企业化”(LSC:Local State Corporatism)、赫兹的“公司国家”(Corporate State)、埃茨科维兹和莱德斯多夫的三重螺旋、周春彦和埃茨科威兹的双三重螺旋、王成军及一些学者的四重螺旋等。如今,又有了马祖卡托的“创业型政府”(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在马祖卡托英文原著中用的书名是《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后来被翻译到国内时换为《创新型政府》)。进而,这些可资借鉴或相似性颇高的发展理论、创新模型、战略工具如何衔接、协调、配合,如何阶段性或整体性地发挥其极大效用,积极促进中国迈向发达国家或者创新型国家前列稳健运行呢?为此,不无期待着将来能有更多学者在四重螺旋的框架下进一步深入展开,探讨创业型政府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运营过程中是如何做出卓越性贡献的。(作者:王成军,张凯,何俊辉;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编辑:王镜榕
审核:张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