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28日电 4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简称:人大重阳)主办的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2025年夏季)“美国主权信用与债务困境”主题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美国主权信用与债务困境:濒临破产的庞氏骗局?》研究报告。来自中国银行研究院、粤开证券、中国人民大学等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美债危机的根源、美元体系的结构脆弱性及中国应对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新业作开幕致辞。他指出,美国债务问题兼具特殊性与历史普遍性,其潜在风险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需警惕财政危机向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各国应共同探索应对方案,避免将单一国家债务问题转化为系统性危机,并呼吁学界深入研究政策工具创新及发展中国家应对策略。
郑新业结合中国经济实践提出债务治理思路,强调债务空间作为有限资源须科学规划,倡导代际发展效果均等化原则,主张债务支出应聚焦具有长期发展效益的领域。他肯定中国通过生产性支出积累政府资产的经验,指出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安全、能源转型等战略性投资兼具多重收益,既提升未来劳动生产率,又增强国家综合安全能力。针对老龄化与科技变革,他建议加快AI基础设施普及、农业现代化和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通过新质生产力培育构筑发展新优势。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发布《美国主权信用与债务困境:濒临破产的庞氏骗局?》报告。他介绍道,此次发布的报告从中国智库角度出发,深入剖析美国债务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及其对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理性分析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能否有效缓解美国财政失衡、维护美元地位并保持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中国应对美债陷阱的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推行“对等关税”与极端财政紧缩等政策,其肆意妄为重创美国信用体系,导致当前美国国家信用走向显性危机,美债“庞氏骗局”濒临破产,2025年或成美债崩盘元年。报告指出,美债信用正加速崩塌,导致国际市场对美元霸权可持续性质疑达到历史峰值,世界出现“去美元化”浪潮,华尔街权力正遭遇历史性衰退,美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眼中的世界公敌。
报告强调,面对美债庞氏骗局下的崩盘风险,中国应从增强内外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经济韧性、有效提升中国消费力、增强中国科技力的核心产业能力、稳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采取行动,主动引领全球合作共赢,破局美债陷阱。
在随后的专家研讨环节,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鄂志寰,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英国伦敦市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职外籍高级研究员罗思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参与研讨,中宏网副总裁李凌志列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主持研讨环节。
鄂志寰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形势错综复杂,特朗普2.0“对等关税”政策、美国国债市场高杠杆交易占比上升等因素导致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现象,市场开始关注美债的可持续性和美元资产的安全性。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经历漫长的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时期,民众不满推动民粹主义兴起,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进入深刻变局之中。对于中国而言,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重要窗口期,需要以建设强大的货币为指引,进行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在有效把控相关风险的前提下,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罗志恒指出,美国债务体系正陷入“三重困局”:其一,债务结构失衡凸显偿付风险。联邦政府持续依赖“短债长用”的融资策略,通过大规模发行中短期债券压低融资成本并配合货币政策操作,虽规避长期利率波动风险,却导致债务周期错配,加剧流动性压力。其二,海外资本对美债的深度绑定在强化全球避险属性的同时,也令债务安全与国际资本流动形成脆弱平衡,而高利率环境推动的利息负担膨胀,已使偿债成本跃升为财政刚性支出,严重挤占公共资源配置空间。其三,债务扩张机制陷入恶性循环。短期应急性举债与中长期结构性压力形成叠加效应,外加两党博弈弱化财政纪律,导致债务增长呈现自我强化特征。
罗思义表示,自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经历剧烈波动,最终迫使特朗普作出战术性“服软”,体现出市场力量对政策意志的压制。关税政策导致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国债收益率飙升、股市加速回调,金融市场一度接近失控边缘。特朗普随后暂停对除中国外国家加征额外关税,并部分豁免对华商品关税,才暂时遏制了美国本土金融市场的动荡。特朗普不愿以金融市场失控为代价推进关税等政策,因此在坚持对华施压战略的同时,会调整战术以维护市场稳定。未来,特朗普对中国施压的速度和强度,将继续取决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承受能力。
王晋斌提到,在新特里芬“两难”下,虽然美元的价格锚基本稳定,但是美元的信用锚出现了很大问题。目前,由于美债规模占GDP比例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超过欧元区、OECD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额的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已超过GDP3%,未来甚至达到4%-5%)对美债的信用构成了严重威胁,全球市场对美债的担忧程度也已经达到了历史高点,美债的抗风险能力在下降。为此,美国政府必须压缩其财政赤字规模,改变原有的依靠美债作为底层资产的全球资金大循环运行逻辑,倒逼华尔街大资本进行深层次改革,促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同时,全球也可以更多地提供安全资产,压缩美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空间,多元化货币体系匹配多极化经济是大趋势。
刘英结合美债的历史数据及研究指出,美债在1917年债务法推出之后如脱缰野马快速攀升,而美国政府债务率和赤字率均双倍于国际警戒线水平。更为关键的是,美债快速累积的同时质量堪忧,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中唯一没有下调美债前景的穆迪还把其评级从稳定转变为了负面。半个世纪以来的八次美债长短期收益率倒挂,均能引发美国经济衰退甚至是金融危机。她强调,要跟踪和警示倒挂的风险。美国高关税会推升美国的高通胀,而高通胀需要高利率来控制,高利率带来美债的高收益率,加上美国的高债务就引发了高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