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能够以技术革命性突破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以要素创新性配置提升制造业经营效率,以国际分工优化升级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纾解产业发展压力,激活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韧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并推进区域资源合理共享与动态平衡。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成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表现。一是新质生产力带动出口需求边际改善。5月美国、日本等多个海外市场制造业PMI初值环比上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增加,海外商品贸易需求进一步恢复,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这表明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技术革命性突破有助于提升出口产品国内附加值,延伸出口边际。二是新质生产力带动新型基建持续发力。1-4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0%,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新型基建发展势头强劲,拉动了假期经济,“五一”国内旅游创收同比增长12.7%。这表明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跨越式提升,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拉动内需逐步回暖。三是新质生产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7%,食品制造业同比增幅最大,为27.8%。这表明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拉动制造业投资,促进先进制造业产能扩张。四是新质生产力促进财政扩张带动社融。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5月17日,4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首发落地,万亿国债的发行成为提振社融的重要力量,5月新增社融或达2.6万亿元。这表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政府财政支持有助于带动社会融资,缓解产业融资约束。
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进路。新质生产力是涵盖科技、绿色和数字三大方面的集成体。因此,应重点抓好以下领域: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转型。以科技生产力助推制造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率,改善产品质量,促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延伸制造业价值链,推动我国制造业持续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实现延链、稳链、补链、强链等目标。二是贯彻绿色理念,提高环境绩效。以绿色生产力纾解制造业生态环境压力,减少产业发展带来的负外部性,从投入端优化要素结构,以环保能源代替高耗能材料。在产出端提高三废利用率以减少污染排放,在产业全阶段改善环境绩效,推动制造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强化数字支撑,优化供需匹配。以数字生产力提升制造业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数字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利用革命性技术突破缓解要素错配和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优化供需匹配,提升制造业经营效率。四是重视区域协同,形成动态平衡。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制造业区域协调健康发展,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规模经济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周边地区发展,形成区域协同内驱力,缓解地区间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者:黄庆华、张小雨,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文是“重庆市制造业设计能力指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