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着眼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重大战略,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我认为,《意见》在紧紧围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整体部署和安排的同时,更加突出三点导向。
一是更加关注乡村振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过世界平均GDP水平,距离世界高收入国家的人均GDP门槛1.27万美元只有一步之遥。但要看到,公共服务供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民健身领域依然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教育、医疗、保障、就业等方面,全民健身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同时,《意见》也在统筹城乡、扩大公益性、向基层延伸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
二是更加关注全民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理念也在不断提升,不仅要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更要通过健身进一步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真正将“运动是良医”的理念落到实处。此次新冠疫情是一堂深刻的全民健康教育课,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进一步刺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这就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老龄化,2021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比为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比为13.50%,从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来看,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3%。老年人是我国最大的慢病群体,国家卫健委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除了药物治疗,运动健身是防控慢病的一个重要手段。《意见》也特别指出,要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
三是更加关注基础服务。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意见》的第一条工作原则就是,覆盖全民,公益导向,扩大公益性和基础性服务供给,提高参与度,增强可及性,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服务全民、造福全民。建设体育强国,不仅仅是大力发展竞技体育,更重要的是发展全民健身,提升全体国民素质。近些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在重大国际赛事上争金夺银,硕果累累,但在国内全民健身方面还存在健身积极性不高、场地不足、体育产业规模偏低等诸多问题。对此,《意见》分两阶段面向2025、2035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强调要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夯实广泛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提高全民健身标准化科学化水平,营造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统筹兼顾做出了系统安排。(窦勇,中宏观察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