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期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受防疫物资出口等因素推动,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速高达21.4%,为近年来少有的高点;占国际市场份额达15%,为1958年以来全球单一经济体的最高份额。然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了中国在稳定外贸方面面临的挑战:“局部疫情时有发生。消费和投资恢复迟缓,稳出口难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应仍然偏紧。”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并强调“多措并举稳定外贸”。具体而言,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外贸降成本、提效率。”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要积极利用外资,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等。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巴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和先行先试项目,给巴基斯坦经济带来了“变革性”的积极变化。走廊建设第一阶段自2015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成效显著,累计为巴带来254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目前走廊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第二阶段,中巴双方正在紧扣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的“1+4”合作布局,提高现有基础设施利用率。突出走廊健康、绿色、数字属性,加强产业、科技、农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合作,加强农业,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手机、IT等信息技术产业,汽车,纺织等领域合作,倾心建设健康走廊、积极打造产业走廊、加快畅通贸易走廊、精心构建数字走廊、推动形成绿色走廊,切实推动走廊在高水平的安全保障下高质量运行,将走廊打造成“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工程,携手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巴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改善,能源设施大幅升级,快速发展的瓜达尔港更是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皇冠上的明珠”。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橙线地铁于2020年10月25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条由中国企业承建和参与运维的地铁是巴基斯坦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地铁线,是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之一。正是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拉合尔人民得以拥有如此高效、现代化和经济实惠的交通手段。“一带一路”通过创造就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改善偏远地区经济状况,帮助改变了巴经济、社会和工业格局,造福了巴基斯坦民众。迄今为止,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合作已经为巴基斯坦创造超过7万个就业岗位,根据巴政府测算,在今后5到7年间还将创造50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去年9月,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合合作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双方宣布成立信息技术产业联合工作组。巴基斯坦已经开始建设国家科技园,目前正在寻求同中国在工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
在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巴基斯坦作为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友好邦交的国家,手握“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的中巴经济走廊,地位举足轻重;从巴基斯坦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一点中也能看到两国之间邦交的密切及重要性。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中巴两国的合作也愈发密切。从中对巴的投资额方面来说,2007年之前,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总额仅为1.08亿美元,至2011年中对巴的直接投资存量升至21.63亿美元,时隔8年至2019年,该数值就翻了一倍多,近48亿美元,平均年增速13.54%。从项目承包方面,两国企业间的合作规模也更加庞大。在中国对外承包的市场中,巴基斯坦已经是最重点的市场之一。在巴基斯坦的电力、水利、港口建设、能源资源建设开发领域,中国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的各类项目,近年来每年与巴基斯坦新签承包合同就有300份左右,对应的新签合同金额都在50亿元左右,其中大型的项目范围就包括燃煤电站、废热回收系统项目等能源板块。在贸易方面,也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中巴贸易总额在2018年就已达到近200亿美元,约为2001年14亿元的14倍。中国占巴的贸易比重现在已接近1/4,表明了中国在巴基斯坦的贸易地位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地位,并有上升的趋势。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中提倡的“旗舰项目”,受到两国极大的重视。以中巴经济走廊作为“1引领”,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及产业合作为“4重点方向”,“1+4”的经济合作布局就此形成。正是这“1+4”布局,给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福利。作为重要项目之一的瓜达尔港区,其地位已上升至地区的转运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已建成一个有3个2吨级泊位的码头。其开展了处理散货、集装箱、石油液气化、滚装货物等多个业务,充分容纳30多家各行业性质的中巴企业,如银行业、保险业、渔业加工业、家电组装业等,直接投资额近4.74亿美元。这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善。过去曾经时常断水断电、基础设施欠缺、教育卫生条件都亟待改善的渔业小镇,在瓜达尔港开建之后,中国安装的海水淡化设备以及建设的能源项目、学校、急救中心都全面地改变了曾经落后的地区面貌。更多孩子有书可读、更多百姓有电可用、有水可喝、有药可治。
2017年7月投产的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能源项目——旁遮普省萨西瓦尔燃煤电站投产的第一年里,发电量就共计90.4亿千瓦,在创造了超2000个就业岗位下,充分满足了巴基斯坦1000万人民的用电需求,给巴基斯坦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要知道2015年之前,巴基斯坦一直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其中,用电方面,国内每天停电4-8个小时都是正常的。虽然当时人们一直尝试寻找解决方案,比如自行安装发电机等,但这对于收入低下的大部分群众而言,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方法。仅在2015年夏季,由于停电导致生活环境过度燥热,造成超1200人丧生于炎热高温中。中巴间能源项目的合作,充分为巴基斯坦人民扩大了能源供应市场,改善了生活状况。如2018年巴基斯坦总理阿巴西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言:“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及其带动效应已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我们国家电网发电能力增加1万兆瓦,这改善了我们长期以来的能源短缺局面”。中巴合作下有8个包括煤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能源项目均已竣工,为巴基斯坦的国家电网提供超过3640兆瓦的能源。
以中巴间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为例,巴基斯坦交通状况的改善,其方便人民出行,还能提升运输效率进而降低运输成本、通过交通贸易来改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状态、提供就业岗位、促进GDP发展。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方向中最大的工程——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于2018年通车,其全长392公里,是中巴经济走廊北段两大主干线之一。巴基斯坦人民不仅出行更便利,更平稳舒适了,该项目还在建设期间及运营维护期间为巴基斯坦人提供了数以万计就职岗位。另外其交通设施还能通过为中国提供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以推动中巴经贸合作,而它也为自己及周边区域提供了与中国东部、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又一通道。其国内建设的特定路线的铁路,能够有效连接巴基斯坦、中国、伊朗、阿富汗四国,并通过伊朗联通土耳其、欧洲、西亚等国,通过阿富汗联通其他中亚国家,进一步提高巴基斯坦的“国际通道”地位。
在中巴合作下的巴基斯坦,国内民生改善、对外贸易更加便捷,贸易范围更加广泛,经济发展较以往更为迅速。中巴合作价值远不止这些,中巴合作给巴基斯坦带来的好处也不仅只有这些。经常刷抖音的人应该不难刷到中国人在巴基斯坦生活或者旅游的短视频记录,屏幕里满满都是友谊,这就是中巴间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反映。除了旅游业的发展,两国的文化产业合作也有进一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消融两国之间的文化壁垒,加深两国了解,推进两国合作。
尽管中巴之间的合作已愈发密切,但两国之间还有许多合作的空间与机遇。如产业方面,从工业半成品的往来贸易比例中可对两国的产业关联度进行一个观察。一般而言,工业半成品在两国之间的交易往来越多,意味着两国之间的产业关联更为密切;反之则越为疏离。从中巴间贸易的商品可见,食品饮料、酒类、皮革制品等工业制成品往来交易更多,而塑料橡胶等半成品交易较少,表明中巴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两边企业合作空间甚大。此外,作为中巴贸易两大主要途径之一的边境贸易,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中巴间的边境贸易唯一通道为新疆的红旗拉甫口岸,作为贸易中心的新疆,目前其本地产品出口到巴基斯坦的规模较小,占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份额较低,若是能发展其贸易活力,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那么不论对新疆还是巴基斯坦的商品经济发展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获利空间。
中巴在加强合作之外,还得解决一些已存在的隐患。如面临全球通胀、巴卢比贬值等问题,对巴投资的风险仍然不可忽视。中对巴出口产品类型较多,但出口规模仍然不大。巴对中出口商品类型多为纺织皮革类,不仅出口规模小,结构也较为单一,附加值低。作为连年位居巴基斯坦对中国出口额榜单第一的棉花,其出口额占比逐年上升,但作为中国进口市场之一的巴基斯坦,其出口商品较印度、孟加拉国等竞争对手而言,并不具备显著优势。但总体上,中巴间还是有很大合作空间的,在抓住合作机遇的同时,要加快出台相关措施解决两国间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与贸易结构等问题。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巴对中国的出口前景会越来越好,棉花、大米、水果、珠宝等都是中国市场非常欢迎的产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要支持企业用好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规则,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RECP1月1日已生效,东盟、中国、巴基斯坦的贸易三角机会将更加凸显。我们相信未来在“一带一路”的持续推动下,两国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不可分,毕竟随着两国的合作,目前各方都受益颇多。
【作者:任海平,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