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下更大力气深化改革,做好对外开放大文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下大功夫深化改革,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东北地区体制机制问题的核心是政府管的过多过死,与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这种“越位”、“缺位”与“错位”并存问题,压抑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社会交易成本,阻碍了创新创业,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东北营商环境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围绕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重点开展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推行“互联网+”电子政务、政务公开、“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通过科学考核与奖惩机制彻底铲除一些部门的“官本位”思想和吃拿卡要歪风,真正做到准入公平、审批更简、服务更优。其次,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物流、水、电、气、网等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释放“放水养鱼”效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为企业纾困解难服务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其关键点有三:混合所有制、央地融合、冗员合理安排。混合所有制要求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央地融合要求国家出台实施细则,推进央地企业合理重组,军民融合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支持总部在东北的央企先行试点,开展央企与地方共建产业园区试点,创新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地方人民合作共赢的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冗员处置应借鉴成功企业内部设置指标、转岗培训、竞聘分流、自动退出等成功经验,结合国家奖补政策,逐步实现冗员合理安排。其中,应明确国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细化考核项目,避免企业将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额与社会责任成本混淆。其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稳定、可预期的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破除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隐形障碍。健全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财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在东北发展。营造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厚植创业沃土,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优化惠企服务,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说话算数”,全面推行项目管家等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环节的保姆式服务,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政策,夯实人才基础,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新柔性引才政策,争取“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等国家人才计划对东北的支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发挥区域优势吸引人才,重点发挥东北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绿色农产品、海滨城市众多,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环境;特别是通过建设夏季康养城镇及产业集群,大力促进东北文化认同与城市认同,吸引人才及其亲人在东北生活,或吸引东北籍人才回流。
二、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把握对外开放新机遇。充分发挥东北沿海沿边等区位优势,发展沿海经济带,扩大沿边经贸合作,增强港口集群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抓住RCEP签署后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开放步伐,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增强竞争力。
推动对外开放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数字新型基础设施、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立体交通网络建设方面,打造东北亚交通枢纽,推动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机场基础设施升级,加快国际机场、东北三省水运港口一体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东北区位优势;在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方面,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网络降费增效;在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方面,做好开发区、企业、人才、社区的生产或生活配套服务,引进国际大型商业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商务集聚区。
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开放制度竞争力。针对东北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和平台做好对外开放政策先行先试工作,以辽宁、黑龙江自贸区为示范试点,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大胆试错、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与推广金融、知识产权、税收、通关、法律、企业与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标国际、对标一流、对标先进,完善政策体系。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国家粮食基地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是要通过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东北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变。其中,通过发展优势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是重要抓手;发展农业电商、乡村生态旅游等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是必要途径;推广农业科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是技术支撑;加快农村金融创新、财税补贴等改革力度是发展推动力;加强生态建设、推进清洁生产等绿色生产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目的。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方面,要强化创新驱动,发挥财税政策的积极引导作用,引导企业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国家政策增加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制造业市场化转型。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如智能机器人、航天航空装备、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配套等。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在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基础上,不断提升东北制造的质量与品质。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针对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电商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应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激励政策,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融通发展产业格局,释放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东北振兴根本目的是要实现全体东北人民的共同富裕,让东北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首先,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全面富裕“,不仅要推动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注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次,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促进就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支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积极发展灵活就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基本权益。完善收入激励、安居住房、社保福利、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引才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统筹做好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各方面的民生福祉工作。
(作者:和军为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张依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