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与乡村振兴全面开启的衔接期,这也正是深入推进巩固脱贫与全面振兴政策的交汇期和叠加期。可以说,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一方面可以以更高的标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更好的基础。
“人”、“地”和“钱”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性要素。对于此,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国家领导人的话很有深意,因为,“人”是促进城乡深度融合,以及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加快城乡流动的最佳因素,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首先实现乡村人才的振兴。
一、以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从农业生产部门向二三产业部门转移。具体来说,从年龄角度看,我国的农村对外转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017年全国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7岁,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仅为21.3%。农村地区年轻子女和老年父母“进城”与“留守”的代际分化明显;从性别角度看,2017年全国外出农民工中,男性和女性占比分别为65.6%和34.4%,这意味着农村地区大量男性向外转移,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老人、妇女和儿童支撑。以我国的人口大省四川省为例,该省作为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应该十分富集,但是由于地方发展不充分,人力内需不足,无法就近消化庞大劳动力,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拥有8300余万人口,其中劳动力占3600余万人,但是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有2500余万人,剩余劳动力的80%年龄都在45岁以上,在家青壮年劳动力极其缺乏。
虽然在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人才的关键作用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相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很多针对性政策措施,使一大批人才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在贫困地区人才匮乏,人才外流,人才难留的状况仍然突出,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因此,要把人才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等措施,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畅通技术和智力的下乡通道,引导教教科文卫等各类人才向乡村流动,按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总要求,加快培育现代农民,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技人才、农民企业家等乡土人才。
二、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思路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人才引进”和“本土培育”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高级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关系。为了促进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在正确处理上述关系的同时,分类施策,有的放矢,使政策效能实现最大化。
(一)挖掘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广泛吸纳外部人才
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多半是民族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但是这些地区往往保留了较为完好的民族文化,民族生态,有许多民族民间工艺、艺术、文化、非物质文化等资源,但由于现代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经济的影响,这些地区的丰厚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甚至遭受到破坏、失传、后继无人等现象。需要乘国家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得机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产业、乡村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和开发这些丰厚的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扶持乡村文化传承人、培养乡村文化传承人,发展乡村文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振兴,培养乡土文化传承人。
在努力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时,多渠道、多方位提供外来人才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由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贫乏,靠自身能力难以找到自身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每个地区具有不同特点,往往也蕴含着各自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需要现代先进理念、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来支撑,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资源,利用产业对口帮扶等措施,通过现代物流与外面广阔市场的对接,通过各方面人才的支撑,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管理经验和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振兴乡村经济,培养乡村发展人才。
(二)“领头雁”、“新乡贤”、“土专家”,各类人才并重
“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对于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非常重要,具体来说,这些人才能够为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的信息、技术和资金,尤其是和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这些人才做出的贡献更加“接地气”。而从稳定性角度来看,“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不存在离土离乡的情况,从而容易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对于这类人才的吸引和培育,各级政府一是要打好“乡情牌”,以乡情作为联系人才的感情纽带,通过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健全联络服务机制,拓宽在外优秀人才服务家乡渠道;二是应该为“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创造条件,通过严格执行乡村事务“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引导“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计划和决策;三是应该设置专项资金,制定专项制度,为“领头雁”、“土专家”和“新乡贤”的进一步成长成才提供便利,以此增强乡村对他们的吸引力。
(三)着眼于乡村振兴,多措并举,培养新型、复合型乡村人才
贫困地区群众贫困原因很大程度上往往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较为保守封闭,没有一技之长,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需要。需要结合各地贫困劳动力实际情况,结合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精准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技、甚至多技之长,让他们在本土或外出就业、创业有本领,“志”和“智”都得以提升。与此同时,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新型乡村治理复合型人才,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会管理的农村工作队伍对于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很有必要的,各级政府应该通过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和使用,借助他们的聪明才智,努力提升现代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四)创新体制机制,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是留住乡土人才,引进乡村人才的关键。就目前的情况看,吸引人才进入乡村的一项重要而又基础性的工作是强化对这部分人才的保障机制,只有从制度层面解除了这部分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更加心无旁骛的干事创业。具体来说,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制度,推动专业人才、党政人才和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下乡服务与职称评定、工资、津补贴、社会保障等相挂钩。另外,要在激励机制的建立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建议各级政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引导智力下乡,让各类人才走进农村这片广阔天地,为乡村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产品流通服务等,这些都是大有可为的。三是构建城乡一体的人口管理体制。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层面,意义方面要努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全面放开城镇户口的落户限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逐步破除同户籍紧密挂钩的各种福利,这将显著有利于为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提供制度支撑。
【作者:毛世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