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全国"两会",是在遭遇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召开的一次"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客观、务实、精准,为疫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形势下,必须努力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落实落细,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并为"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
三维发力 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战略性成果,并形成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防控网络,新发现的疫情案例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和管控。但是,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综合研判,明确提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落实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应当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将稳定就业与持续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一是推进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当前,需要适当放松对劳动力市场的法律和行政管控,允许灵活用工、劳务派遣等多种形式的用工方式,促进社会更加充分地就业。二是要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兜底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允许企业在及时足额缴纳员工社会保险的前提下,以低工资甚至"零工资"方式用工,在保住员工就业的同时,托底员工基本的社保待遇。三是推进政府收费改革,减轻市场主体非税负担。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
第二,将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一是要稳消费,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拓展农村消费需求,适应农村居民日益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二是要扩投资,调整产业结构。用好用足用活地方政府专项债,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加强政府投资资金的审计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以投资领域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要促发展,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第三,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结合起来。一是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疫情的暴发,更加凸显了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对社会稳定的基本支撑作用。要守住基本耕地"红线",建立若干区域性国家粮食生产基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将全国14亿人口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继续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对务工返乡农民,要鼓励开展农业生产。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保持对摘帽县扶持政策的连续性,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逐步迈向富裕。三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型职业农民;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
统筹推进 确保"十三五"与"十四五"有序衔接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正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前瞻谋划"十四五"规划。为了确保"十三五"与"十四五"有序衔接,必须努力做到三点:
一是统筹实施好宏观调控"三大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作为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驾齐驱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之一,足见稳企业、保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用好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事关"十三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与"十四五"规划的前瞻谋划。为了确保"十三五"与"十四五"平稳过渡、顺利衔接,必须统筹实施好财政、货币与就业三大政策,尤其是在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的时期,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要清理和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确保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让就业优先政策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插上"金色的翅膀"。
二是统筹处理好"六稳"与"六保"的关系。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首次论述了"六稳"与"六保"的关系。实际上,"六稳"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一个预期状态;而"六保"则是我们的工作举措,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做好了"六保",才能实现"六稳";只有实现了"六稳","六保"工作才有了基石。必须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处理好"六稳"与"六保"的关系,确保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顺利开启"十四五"新篇章。
三是统筹推进好产业链和供应链重塑。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持续而深远,特别是对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造成了重大损伤,也对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演化趋势造成影响,给中国作为全球价值链核心节点之一的地位带来了新挑战。在中美贸易摩擦和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千方百计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去中国化",积极重建自己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这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增加了"十四五"时期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数字化水平,尤其是要注重提高龙头企业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借此调动整个供应链,提升供应链弹性。特别是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应积极推动构建新一轮全球化规则,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合作与治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共同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抓实产业链、供应链在后疫情时代的逐步恢复和转型升级,确保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本文作者:黄庆华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