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是国家发改委重要经济研究机构。该院鼓励科研人员调研国情,见微知著,走出书斋以接地气。本网从众多调研成果中选其36篇独家连载,以飨读者。
辉县市太行山区旅游扶贫情况调研
——2019春节返乡调研报告
能源研究所 郭敏晓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和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旅游扶贫是将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做法,近年来各地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有许多成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辉县市太行山区既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也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近年来在全力建设南太行等景区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努力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发展特色,争取产生更大的效益。
一、辉县市太行山区贫困情况与旅游开发情况
辉县市境内的太行山区位于八百里太行山脉的最南端,是与平原相结合和过渡的区域。山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些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也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解放前曾是抗日武装力量的活动场所和根据地,同时拥有
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巍峨雄壮的悬崖峭壁等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地区的地貌特点。
山区内人口多,也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根据扶贫办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辉县市境内贫困村63个,贫困户多于9000户,贫困人口在2.4万人,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贫困地区特点是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地形起伏大,自然地理条件不适宜耕种,少有的一些耕地是当地居民在一些小的陡坡、平地和盆地上开发利用开垦出来的,土壤肥力也比较差。长期以来与外界的交通和通信条件都比较差,处于相对封闭和隔绝的状态,在近几年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以前,有的深山区居民去一趟城里要花费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吃水很多靠井水或雨水。
从旅游开发情况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导下,近些年力度大大加强,涌现了关山、宝泉、轿顶山等一批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知名的景区景点,整个山区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正积极努力申报南太行国家5A级景区,交通运输条件、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相比以前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书法节等文化旅游,桃花节、连翘花节等自然景观旅游,攀岩、滑雪等体育旅游,各类主题旅游项目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到山区旅游的周边和更远地区包括海外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一方面得益于景区在外的积极宣介推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周边居民日益增长的出游和文化活动需求。
二、贫困人员参与旅游服务业的情况及特点
将发展旅游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使更多的景区及周边贫困的原住居民能够参与到旅游服务当中来获得收益和改善,或者围绕贫困村庄的自身特点开发打造旅游资源和品牌,是政府大力推动和支持引导的。目前辉县市太行山区旅游开发与扶贫工作二者相结合的情况及特点如下:
1、广泛开展了农家院等旅游餐饮住宿服务。在以前山区尚未进行旅游开发、与外界接触较少的情况下,也有周边城镇居民在夏季到山区进行消夏避暑的现象,在山里居住在一些有接待能力的村民家中,并象征性地支付一些费用。但是这与现在的成规模的、相对标准和规范化的农家院餐饮住宿服务有很大不同。景区陆续得到开发后,餐饮住宿服务也随之兴起。这其中有的是村民的自发商业行为,也有村镇政府直接参与动员指导的例子,例如黄水乡韩口村村委会从2015年至今,多方面吸引投资达到300万元,指导该村新建18家农家乐,现在可以同时接待500多名游客食宿,每户农家乐平均年纯收入达1万多元,在充分协调好旅游旺季和农忙季节的安排后,也不耽误既有的农事生产活动。也有的村民到景区内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例如沙窑乡小井村的一些贫困村民在轿顶山景区的安排下到景区从事保洁工作,月收入一千多元。
2、部分村镇积极培育生态旅游观光采摘等旅游服务内容。除参与景区的餐饮住宿服务外,一些村镇开拓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寻找资金技术,积极发展香菇、草莓、山楂、石榴、柴胡等种植业,村民可以从这些农产品的种植出售甚至加工中获得收益,此外可以提供观光采摘服务,收取一定的除农产品直接售卖费用以外的旅游费用。村民也利用游客到来的机会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例如黄水乡韩口村成立了旅游发展中心,指导村民在适当场地设置特产销售点,5月至10月份是旅游旺季,村民在家门口摆摊设点,每月至少能有1000元的纯收入。常村镇百间寺村的林果采摘项目,种植桃树、杏树8000余棵。黄花园郭家寨旅游综合项目计划投入1.2亿元建设集中药材种植、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大型旅游项目。南寨镇坝前村将该村周边的500余亩土地流转,统一进行晚秋黄梨、薄皮核桃、桃、杏等林果种植,树下养殖草鸡1万只、种植柴胡100余亩,带动当地240余户农户从事相关工作,受益户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赵雷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园内主要建设有农耕文化博览馆、红色文化教育馆、农耕活动体验设施等,集民俗表演、农耕文化博览和饮食、娱乐等于一体,附近村民可以到园区内就业。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仅依靠村民自身很难兴办起来,需要靠村镇和其他社会团体、企业等共同参与,寻找协调各方资源,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
3、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为村民增加就业增收渠道。山区内游客数量的增加,除了繁荣游览观光等传统旅游业外,也繁荣了当地经济和市场,带动了旅游配套产业和其他间接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包括文化产业、体育运动产业、手工艺品制作销售、石材加工销售、药材交流贸易等。这些新增的产业中有的是山区原有的特色产业,在游客增多和市场繁荣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例如药材贸易交流、石材加工销售等,有的则是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而进行的新的尝试,例如打造登山穿越线路,开发旅游房车基地和大型索道项目等。
三、旅游扶贫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旅游扶贫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已经成为重要的扶贫形式。虽然将旅游开发和扶贫工作二者有效结合能产生很好的效益,但是进行旅游开发并不会直接带来贫困的减少,真正达到旅游扶贫的目的仍然需要社会各方进行许多专业细致的工作。
1、应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作用,并带动相关各方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最终实现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以及保护环境的目标,需要各级政府、旅游开发部门、贫困人员、社会团体、游客、媒体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有机互动。目前辉县市太行山区的旅游扶贫,虽然政府非常重视并大力支持鼓励引导,但是其他方面的参与度显得不够,以致政府不得不越位充当其他方面应该承担的角色,在一个旅游扶贫项目中从项目可行性论证、项目策略制定、项目开发机构安排到资金的筹集、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全部负责,这一方面加重了政府负担,另一方面项目的实施也容易见不到成效。在政府层面本身,则缺乏旅游扶贫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监管机构。政府部门中旅游相关事务由旅游部门负责,扶贫相关事务由扶贫部门负责,导致对一些旅游扶贫的管理工作不能实现有机融合,从而无法产生良好效益。例如,传统的旅游扶贫项目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贫困区域的经济,更加关注当地旅游业或者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忽视了扶贫,这样反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帮扶对象被替换、贫困人口被阻挡在旅游扶贫项目大门外等现象,贫困人口不但无法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反而需要承担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成本,比如快速上涨的物价、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旅游扶贫项目没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在其他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使得旅游扶贫处在弱监督的环境下,从而扶贫目标人群的界定、扶贫资源的分配、扶贫项目的挑选与规划实施等就会存在不科学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2、应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贫困人员利用旅游业发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区中有些贫困现象的产生并非天灾人祸,而是一些村民并没有脱贫致富的意识观念和相关信息。山区进行旅游开发的区域,有些群众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实现脱贫致富,但是也有群众仍然因缺乏积极主动性等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一些困难群众养成了依赖和等待救济的习惯。贫困地区经常可以见到诸如"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志"等标语,阐释也充分说明了帮助贫困人员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观念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引导和带动示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贫困地区,以前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灵,人们对旅游业发展情况及能带来的效益没有体会和认识,而一些村镇干部等带头人通过对附近旅游点以及媒体上等渠道对一些旅游现象有了了解受到启发、产生构想,然后得到村镇和当地群众的支持,带头进行尝试获得好的效果和收益后,就可以产生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参与旅游业服务不仅带来经济和生活条件上的改善,也使得村民可以改变原有的封闭落后的状态,想办法继续寻找新的致富增收途径,产生积极良性循环,也避免了返贫。也应注意到贫困人员思想观念上的认识不足与受教育状况差,当地教育资源和条件不足也存在着关系,积极提高教育水平对于贫困地区人员脱贫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应提高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山区旅游开发有很多好的案例,如上文提到的一些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例子等,但是也有地方存在着一味模仿、缺乏创新性和特色亮点、质量不高的情况。虽然可能暂时吸引一些游客前来,但是并不具有可持续性,旅游扶贫出现停滞现象,从而带来返贫现象的发生。一些地方的旅游配套程度也较差,缺乏层次开发的理念,没有真正将旅游业发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工程进行考虑。一些地方也存在着过分注重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不注重旅游景观和自然环境保护的现象。例如有些村镇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占用了大量土地,破坏了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有些村镇卫生垃圾处理等设施服务不到位,污染了环境,这些都严重影响旅游地的环境质量,反过来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4、科技、人才和资金等要素方面仍需要各方的大力支持。许多贫困地区都是零基础起步甚至还没有起步,培育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仍然需要得到来自各方的大力支持。例如,发展新型种植和采摘需要传授培训专门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旅游开发以及参与旅游服务需要专门的培训和专业化人才加以指导,贫困地区的一些旅游扶贫项目的启动需要资金方面的支持。科技扶贫专家人员的指导交流、贫困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推广的机制建立完善等都十分重要。多渠道筹措旅游扶贫发展资金对于解决资金不足有很大帮助。财政部门旅游扶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贫困地区优化环境、招商引资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方面的各类人才却很缺乏,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培育当地人才和引进人才,对于贫困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语
与财政扶贫、救济扶贫和捐助扶贫等"输血"式扶贫相比,旅游扶贫是一种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是增强"造血功能"式的扶贫,具有独特的优势。山区在近年来大力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在政府的支持鼓励和指导帮助下,使得许多贫困地区人员参与或开展旅游服务和相关产业,改变了原有状态,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山区面貌得到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是旅游扶贫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持续性的系统工程,应该正视旅游扶贫实施过程中一些削弱了扶贫效益的问题,使旅游扶贫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能够有所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