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热点聚焦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热点聚焦 >
  • 正文

刘向东:推动政策发力见效,尽快提振市场信心

刘向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 副部长
2022-04-08 09:25:58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王镜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3801213fb80e7bec6e09d98ae2cb303199506bfd.jpg

中宏观察家 刘向东

稳增长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

  “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有的超出预期。特别是俄乌冲突叠加国内疫情散点多发,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场大幅波动,进一步加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内外环境新形势新变化下,各种矛盾风险也在逐步暴露,经济循环畅通遇到一些制约,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增多,普遍信心不足,市场预期继续转弱,稳增长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

  “3月份以来,我国多地疫情蔓延扩散,上海、广东、山东、吉林等部分省市被迫采取封锁措施阻隔病毒扩散,为此付出较大的经济成本,3月份消费大概率受到较大拖累。”刘向东告诉记者,疫情对消费造成严重冲击,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恢复再度延迟,线下接触性消费恢复仍存制约。未来数月内,消费仍将受到疫情复发拖累,特别是餐饮娱乐住宿等线下消费很难完全恢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能正常获客营收,上千万从业人员稳岗增收难度较大,导致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抑制消费意愿。

  “疫情等多重挑战冲击下,一些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部分企业停产歇业,现金流出现困难,信心大为受挫;而且居民增收难度增大,部分居民已缺少现金流,更难以支撑房贷等债务负担,企业和家庭负债表严重受损,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刘向东告诉记者,上海、吉林等部分地区,疫情给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行业以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困难,而且疫情还阻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降低异地就业意愿,加剧“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难题。今年前2个月,我国16-24岁年龄段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15.3%,1300多万大专院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进一步增加稳就业的压力。亟待通过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房地产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房地产投资面临土地、能耗、杠杆率等刚性约束。今年3月,小型企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6.6,连续4个月创疫情以来的最低,自2021年5月以来持续11个月低于临界点。前2个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同比减少,揭示出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相对疲弱,进行再投资和扩大生产的意愿不强。

综合施策稳定就业和保障居民收入

  会议指出,各部门要着眼大局、主动作为,在督促落实已定政策的同时,针对形势变化抓紧研究政策预案,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各地区也要结合实际,拿出减免房租等务实管用举措。

  刘向东表示,首先要更大力度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牵引兜底作用。连续两年财政“超收少支”后,今年财政发力首先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和加快支出进度,探索创新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专项债使用的范围及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稳投资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稳住特困行业企业的现金流;出台更多减税退税、降低社保费用等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扩大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等政策实施范围,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进一步改进因增值税税制设计类似于先缴后退的留抵退税制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持续经营下去,尽可能减少停产歇业的状况。

  其次,更大力度综合施策稳定就业和保障居民收入。保持纾困中低收入群体和就业兜底保障政策预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符合条件的地区可从60%提至最高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并向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延续执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继续向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生活补助。

  三是更大力度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进一步稳定企业和市场的投融资信心,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及时适时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减费让利和满足企业项目开发资金需要,提高实体经济融资便利度和投资积极性,避免再度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行为,缓解市场主体“借新还旧”的偿债压力。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