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热点聚焦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热点聚焦 >
  • 正文

朱世欣:痛定思痛 补齐防汛救灾短板(二)

朱世欣
河南大学中原研究院 副院长
2021-07-28 09:31:49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7月27日电(记者王镜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强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627435876(1).png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中宏观察员、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就防汛救灾与应急管理等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您对这次水灾发生进程中,国内外的应对经验怎么看?有何启示?

  朱世欣:危机管理是一个现代化的概念,我们很多危机管理的概念、思想、技术是从现代西方文明学习借鉴而来。国外更早进入工业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各类公共危机应对方面,的确比我们走的早。在公共危机预案、公共危机管理的法治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的物资储备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我国国情,我建议着重加强以下方面:

  首先,公共危机要有统一集中的领导。现代管理都讲究扁平化、分权,但是公共危机管理强调集中统一的领导,而且集中程度越高越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就是我们科学应对危机的制度安排,未来还要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集中统一管理、科学调度,以应对公共危机的综合化、复杂化倾向。

  其二,要加大公共危机应对教育和培训。郑州此次水灾已经发过预警,但是有关方面缺少对预警信息的更多解释,民众根本没有意识到此次预警意味着什么样的危机。但是社会普遍都把这次预警当做一次普通预警,没有引发高度重视,暴雨赶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了惨痛的伤亡。加大公共危机教育,让公众了解各类预警和预警背后的可能存在的灾难和伤亡,了解危机发生时如果进行有效应对并不断加强危机应对培训,可以有效减少危机带来的伤亡,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其三,要加大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加大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是提升危机预测、预防、应对、灾后恢复能力的先决条件。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危机管理研究,成立相关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强化研究能力。我们国家当前还比较欠缺,目前只有两所大学有相关学院,未来要加大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的设置,增大研究力度。

  尽管这次水灾暴露了我们很多应对短板和亟待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也要有信心,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应对危机的管理智慧。中华民族正是在漫长的与灾难共生过程中,形成了应对各类危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制度安排。应该说,只要我们强化对工业社会、城市化的研究,加大对危机应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中华民族危机应对的文化和智慧,将带给我们最安全的保障。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