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王镜榕)“从大口径意义上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东北振兴两大战略叠加,RCEP、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预期三重利好,”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卓明近日接受采访时强调,“辽宁省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格局关键节点作用凸显,面向东北亚的地理和经济重心位势呼之欲出,数字引擎、智能制造环环相扣,法治辽宁、幸福辽宁渐入佳境。”
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图片来源:中新社)
聚焦《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如何研判当前的国际形势?辽宁省“十四五”时期又将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改革开放再出发?中宏观察员、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辽宁省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周帅近日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中宏网记者: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布,您怎么解读《纲要》实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周帅: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虽然国际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但是预计仍将长期低于疫情前的增长趋势,此次疫情加剧了全球债务风险问题,并可能在未来十年加剧潜在增长率的放缓。与此同时伴随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等诸多因素,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单纯依靠外循环拉动的经济模式不再适用,加快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我国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对外经济战略方面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回顾“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渐入佳境,取得辉煌成就,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国际贸易大国地位稳固,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着较高的增速,国际市场布局方面,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同时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成为我国贸易的新增长点;在利用外资方面,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外资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税收收入和城镇就业等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在对外投资方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2020年117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标志着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在带动出口和促进当地发展方面也有着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背景下,辽宁省紧扣国家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重大举措,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其一,提出加快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欧投资协定等国际性框架;其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具体以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与人文交流、建设东北亚经贸合作中心枢纽、深化与欧洲和东盟等区域经贸合作为抓手,建设合作开放新高地;其三,统筹投资贸易通道平台建设,具体以优化贸易投资、畅通国际通道、提升平台功能为抓手;其四,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具体以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扎实推进特色试验为抓手,以期稳妥推进国企改革、创新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制度;其五,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具体以深化南北互动合作、强化京津冀辽合作、加强东北区域合作为抓手,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宏网记者:结合《纲要》实施,您对辽宁“十四五”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改革开放再出发有何思考或建言?
周帅: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新阶段,辽宁省“十四五”期间如何抓住机遇,配合国家战略发展,实现新一轮改革开放再出发,建议如下:
首先,虽然全球经济正在从新冠疫情大流行中逐渐恢复,但是辽宁省仍应对疫情下的国际经济形势进行持续研判,尤其是与辽宁省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别和区域,以规避经济风险、开展对外经济有的放矢。新冠疫情暴发一年后,国际经济前景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疫苗的推广提振了对于国际经济的信心,但是变异毒株的出现和仍然攀升的病亡人数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同时由于疫情冲击不同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同,不同国家、产业领域的复苏进程存在着分化现象。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6%,2022年则将放缓至4.4%,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预计增速为5.1%和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预计增速为6.7%和5%,对于我国的预计增速为8.4%和5.6%,可见未来国际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波动,再加上发达经济体在新冠疫情初期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存在突然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这会引发新兴经济体市场的资本外流,进一步加大国际经济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持续关注国际经济中高水平国际性框架,提升辽宁省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对于即将在2022年1月生效的RCEP,辽宁省应对该协定保持高度关注,RCEP成员国是辽宁省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2020年其占辽宁省进出口总额的33%,高于全国整体水平,辽宁省应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如认真研究成员国关税减让情况,梳理辽宁省优势产品在各成员国的最惠国税率和协定税率,制定精准帮扶方案,加强RCEP相关规则的宣传培训。另一方面,对于我国表明加入意愿的CPTPP和已签署但被欧盟冻结的中欧投资协定等此类高水平国际性框架,也要保持高度的关注,组织研判分析,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使辽宁省能够较好较早适应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助力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此外,受疫情影响,辽宁省2020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9.9%,出口总额下降15.3%,进口总额下降5.8%,而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9%,出口增长4%,进口下降0.7%,辽宁省对外经济数据全面落后于全国水平,同样,今年一季度辽宁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出口增长16%,进口下降2.5%,数据虽有所好转,但同期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2%,出口同比增长24%,进口同比增长19.3%,可见辽宁省数据仍全面落后于我国总体水平。对此,应充分分析其背后的根源,是产业结构问题、贸易对象问题、还是体制机制问题,对标优势省市,探索解决方案,补齐短板。
最后,创新政策,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例如,辽宁省提出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京津冀辽合作,随着互联互通的加强,要充分认识由此带来的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根据经验,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吸纳人口的天然优势,所以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应做好负面情况的应对准备,创新政策以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再比如辽宁省规划纲要中区域合作重点项目有辽宁省高校与北京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议可以更进一步,帮助北京纾解非首都功能,促进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以良好的政策主动争取北京知名高校搬迁至辽宁,或者在辽宁建立分校,这既符合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符合我国振兴东北战略,同时既有利于高校发展,也有利于反哺辽宁省经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