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王镜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今年6月底,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提出要逐步扩大碳排放配额的有偿分配比例,金融管理部门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碳市场的管理。
中宏观察家王遥
日前,中宏观察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全国碳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
中宏网记者: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您对建设成就怎么看?
王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始终重视并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工作。近年来,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已经基本进入收尾阶段,为正式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2016年,福建省加入,成为国内第8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试点;同年,四川碳市场开市,成为非试点地区首家拥有国家备案碳交易机构的省份,为2017年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布局形成了有效补充。
截至2020年底,各试点碳排放市场的累计碳排放配额成交量4.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金额104亿元。虽然试点碳市场交易不够活跃,各试点碳市场活跃程度、碳配额价格不一,但也不断探索创新业务与差异化发展,为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运行累积了经验。
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方法》,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总体框架。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完成总体设计,开启建设。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正式公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对交易活动、监管机违约惩罚等做了全面规定,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交易奠定基础。中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
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步入快车道。生态环境部已密集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配额方案、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核算、核查等一系列文件。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上海和湖北在做好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分别承担全国碳交易机构和全国碳登记结算机构建设工作。在股权架构方面,将分别以上海和湖北指定的实施机构为主导,其他联建省市自愿共同参与的方式。
在交易系统的总体设计上,系统结合了试点市场经验和国内金融市场交易系统建设经验,按照国家级交易系统开展方案设计。目前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正抓紧开展系统间的对接联调测试及模拟交易,为交易启动做好系统准备。
注册登记系统承担碳排放权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处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撑系统核心位置,对保障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顺利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2225家重点排放的电力企业已基本完成开户工作。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