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热点聚焦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热点聚焦 >
  • 正文

专家:财政金融综合施策 提振战“疫”信心稳就业

张成思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2020-02-18 15:42:07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2月17日电(记者王镜榕)“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取决于疫情的持续时间,如果此次疫情在4月份之前结束,那么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冲击是非常有限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近日在接受中宏网记者采访时强调,“对全年GDP增长率的影响在15%以内。”

u=3394834205,3240531682&fm=15&gp=0.jpg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

  小微企业困难需要财政政策助力

  “如果疫情持续到6月份,那么对中国乃至世界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冲击将可能超过20%,”张成思指出,“2020年中国经济将面临非常困难的一年。”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张成思强调,疫情对融资影响不大,甚至没有什么影响,最大的影响是营收下降而成本增加使得净利润大幅下降。

  “所以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财政政策助力。”张成思告诉记者,此次疫情是对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一个实测。“各个部门都必须反思,而且应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针对如何运用金融政策应对中小企业现金流问题、定向宽松金融政策的甄别问题、进出口外贸问题、短期资本市场问题等,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组织“应对疫情的财政金融政策视频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物流等,短期可运用定向宽松贷款政策,同时要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问题。定向宽松政策既需要保证识别精准度,也需要降低筛选成本。针对进出口外贸问题,服务业受疫情影响更为明显,后续需持续关注服务业进出口问题。针对资本市场问题,相比开市初期存在一定反弹迹象,未来仍需观察中长期市场反应。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树民教授、何青教授、马光荣教授、禹奎副教授、胡天龙副教授、代志新助理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吕冰洋教授主持会议。

  疫情冲击下要防止发生大面积失业潮

  会议还就当前财政政策是否需要维持3%赤字率、如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如何实行税收政策支持等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指出,从财政理论和各国实践而言,建议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可以突破3%赤字率,通过增支减收以拉动企业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但不宜将突破3%赤字率常态化。可以从中期预算角度看待赤字率,例如,可以实行赤字率在“五年规划”内的动态平衡,而在疫情冲击下,短期内可以扩大赤字规模。除公共财政预算外,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也应适当扩张。

  就具体财政政策而言,可采取的措施有:通过直接财政补贴增加防控疫情的物资供给;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要适当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并通过对口支援等横向转移支付来调整防疫资源配置;鉴于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复产、还未产生收入现金流,降低税率、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短期内所起到的作用有限,短期内,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可采取加大留抵退税力度,适当调整留抵期限。

  专家强调,疫情冲击下要防止发生大面积失业潮,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对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可考虑给予财政补贴以缓解企业工资、原材料成本压力;进一步地,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可考虑延缓缴纳社会保障基金、对不裁员的企业按照上年同期工资标准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放宽失业保险和低保领取标准等手段,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失业危机。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对疫情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金融政策为辅,财政政策应以增支为主、减税为辅。财政政策要突破3%赤字率,并采取直接财政补贴、增加对疫情地区转移支付、增值税留抵退税、放宽失业保险和低保标准等措施。金融政策着重扶持与疫情相关的行业或企业,可以根据疫情持续时间,调整定向宽松的金融支持方向。在财政金融政策合力下,达到提振信心、刺激经济、稳定就业的效果。

编辑:王镜榕
审核:王怡然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