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王镜榕)"8月1号,距离第十二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束仅一天,美方就迫不及待地宣称,要从9月1号起对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宏观察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经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汉权7日在中美经贸关系研讨会上发言强调,美方这种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做法,再次表明美国挑起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显然已经不是为了缩窄中美贸易逆差,而是处处为难、施压中国,以图达到遏阻中国发展、保持"美国第一"霸权地位的目的。
中宏观察家黄汉权在研讨会上发言。摄影:安建军
美方的霸凌行径违背了中美两国元首大阪会晤达成的共识,让上海会谈成果归零,令全世界一片哗然、错愕不已。黄汉权指出,面对美国三番五次背信弃义、极限施压的做法,我们除了进行必要的反制外,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中关键是加快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贸易争端剑指我国高端高技产业
"美对我施压名为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实际上是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和产业链。"黄汉权强调,中美贸易战历时一年多,打打谈谈、不断升级,而且美国出拳越来越快、出手越来越狠。美国想干什么、害怕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大家心里都已经很清楚了。我一直在思考,美国这么做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它敢于一而再、再而三肆无忌禅地对中国极限施压?原因可能有很多,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因素恐怕是,美国觉得中国目前在技术不如它、有求于它,将来可能会超过它。
从美国加征关税商品清单顺序可以印证,第一批500亿美元主要针对"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机械制造、机器人等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第二批2000亿美元涉及电子设备、机械设备、金属制品、化学制品、塑胶制品等领域,也是针对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扬言从9月1号开证的第三批3000亿美元才是服装、家具、电子信息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除采用加征关税等传统贸易手段外,美国还通过加强技术出口管制措施,加大对我国科技企业'围剿'和技术封锁。"黄汉权指出,如继去年对中兴公司制裁后,今年美国又如法炮制,对华为等企业进行打压。据统计,截止2019年5月,被纳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的中国大陆机构和个人超过140家,范围涉及到机械、超级计算机、半导体、航空航天、光学仪器等领域,如果包括中国香港以及华为海外公司在内,中国企业和个人超过250家,占美国实体清单的五分之一,仅次于俄罗斯,数量居第二位。这些都反映美国企图通过出口管制,迫使关键核心技术对我国企业"断供",加速中国产业链外迁,延迟我国创新步伐和产业升级。
"可见,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它抓住了中国在高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软肋和短板。"黄汉权指出,美国通过贸易战遏制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背后,实际上是要继续维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科技霸主地位。
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应对美国极限施压,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是根本。"黄汉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会受制于人。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曾比喻为"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只有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掌握一批反制于人的"杀手锏"技术,美国才不敢胆大妄为、轻举妄动。有人可能会问:能做得到吗?我回答的是做得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对援助我国的156个项目进行技术"断奶",我们不也做出来了吗?过去我们不做,是因为我们能够用别人的,而且用的还不错,没有必要什么东西都自己做。现在美国这么折腾我们,让我们痛下决心,有些东西非自己做不可,或者至少要有"备胎"。
"目前看,我们攻克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具备五个有利条件。"黄汉权指出,一是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是我国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的重要法宝。"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令国人引以为傲的项目都是在举国体制下完成的。新时期提升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然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开展协同创新,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二是我国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从2000开始,专利申请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接近30%,2011年申请量超过美国,2012年超过日本,此后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30.6万件,是美国的2.5倍。不过,在人均专利申请量和质量较高的PCT申请量方面,我国排名仍然靠后。2017年,我国人均专利申请量为9.4件,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6.2件和36.3件。
三是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在2001年以后加速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增速进一步加快。2012年-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4%,远高于GDP增速。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97万元人民币,按购买力评价折合4748亿美元,是美国的85.9%。如果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增长,预计未来5到10年,我国研发投入总额将超过美国。在研发投入强度方面,我国占比为2.18%,达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体量和我国相当的国家中,仅美国的投入强度高于我国。
四是我国科技储备人才数量全球领先。我国拥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高素质人才,每年理工科本科学位获得者人数百万人以上,接近欧盟理工科数量最多八个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总和,居世界第一。用好这个"工程师红利",发挥好这支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国科技创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我国创新集群影响力快速提升。纵观世界,全球创新呈现集群发展态势,如美国的硅谷、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印度的班加罗尔等。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创新集群发展报告,在21世纪初期,全球排名前20位的创新集群中,亚洲地区有六个,中国只有一个,位居第二十名。2018年,亚洲有7个创新集群进入前20强,中国有三个,分别是位居第二的深圳-香港湾区、第五的北京和第十二位的上海,表明亚洲特别是中国创新集群的地位在上升,美欧创新集群的影响力在下降。
"正是得益于这些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国创新能力在全球地位持续提升。"黄汉权指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2019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居第14位,比2018年提升了3位,是发展中国家唯一进入前15的国家,我国在轨道交通、5G、AI、量子保密通讯、超级计算机等部分领域也处于全球前列。
打好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组合拳
"打好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组合拳。"黄汉权强调,历史反复证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涌现一批后来居上者。当前正在发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我国变道超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得的历史机遇。
"要重点围绕五个方面,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黄汉权指出,一是强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主要来自基础研究。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从目前占比研发投入5%左右提高到10%以上。聚焦基础领域、前沿领域和颠覆性领域,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重点,抓紧研究和推进实施新一轮"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重点突破若干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求,有序推进AI、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生物资源保藏库等一批新型重大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改变对科研人员评价中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片面作法,引导科研人员潜心从事基础研究。
二是引人才。高精尖人才是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第一资源。目前我们迎来育人和引人的良好机遇。制造集聚势必带来研发集聚和服务集聚,要利用我国制造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优势,吸引全球人才到中国搞创新。同时,还利用美国收紧移民政策的机遇,吸引包括在美华裔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才回国。据有关资料,美国芯片研发人才的主力军是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群体,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有50%是华人。为此,实施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大力吸引国(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三是优环境。实践证明,新技术革命方向很难准确预测,唯有营造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推动创新不断涌现。为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切实改变目前"侵权易、维权难"的状况。加快制定数据交易、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维权方面的标准和法律法规。高质量打造科创板,深化股票上市注册制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投资退出渠道。要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强化企业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四是促改革。继续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采取增量改革模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按照现代科研院所制度要求,以"新的投入+新的机制"模式组建一批科研机构,集聚一批优秀科研人员,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一批颠覆性、原创性、前沿性的科研成果。
五是重转化。得到市场认可、收回投资回报是对科技创新最好的激励,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培育和扩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场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如在我国工业短板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加大首台套设备的支持力度,培育市场,扩大应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提升。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律,久久为功,就能持续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筑牢我国打赢这场贸易战的基础和筹码。"黄汉权强调。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