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热点聚焦
  • 中宏网首页 >
  • 中宏研究 >
  • 热点聚焦 >
  • 正文

中宏观察家:22条放宽外资准入举措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

2019-01-22 17:44:16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1月22日电(记者王镜榕 视频报道 姚晨龙 石倩青)201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2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彰显了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勇气和决心。"

孟玮_副本.jpg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

  针对网上对22项开放措施提出质疑的个别评论,孟玮从三个方面给予回应:一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二是新版负面清单的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是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仍需进一步扩大开放。孟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那么,如何看待22个领域扩大外商准入举措的深刻背景及其深刻影响?近日,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了中宏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彰显言必行、行必果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宏网记者:海南自贸区、上海进博会以实际行动见证了开放意志,国家发改委去年也发布了22个领域大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的举措,您能否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些举措出台的深刻背景?

  徐洪才:中国扩大开放在18大以来,特别是19大以后加快了节奏,也是坚定不移的。去年4月博鳌论坛,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从4个方面扩大开放的举措。去年以来一一得到落实。这4项举措,第一就是扩大市场准入、第二就是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第三保护知识产权、第四是扩大进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千头万绪,但归根结底,关键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理清。市场准入是理顺这个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仅包括对于外商,内资企业也一样。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都有这个需求。2018年6月修订了外商企业准入清单。放开了22个领域外商的准入条件。实际上,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已经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相关领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有些领域仍然持谨慎态度。比如说,金融服务业、制造业领域比如船舶制造、飞机制造、汽车、基础设施、能源、农业以及一些专项服务业等,还没有完全对外开放。

  这次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实际上是贯彻了习主席在亚洲博鳌论坛所提到的要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讲话精神,实现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这反应了我国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到2018年底,我们又公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这是针对内资而言。因为我国政府在几年前曾有承诺,到2018年底,要在总结过去几个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特别是先行先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经验基础上,在全国复制推广。这一点不仅做到了,而且到2019年3月,将在全国实行“一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时候内资外资、国有民营将一视同仁。这和国际社会所提倡的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概念,在逻辑上是有着一致性的。特别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将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予以强调,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因此,放开市场准入,特别是国际上流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与实行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经济政策也是顺利成章的。

扩大开放的最终受益者是消费者

  中宏网记者:现在网上有一些评论对22条举措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冲击有担心、顾虑甚至批判,您对此怎么看?

  徐洪才:当然,有质疑一下子放开,对我们的经济是否造成冲击?是否会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我觉得这个担心是不必要的。比如说汽车制造业,过去我们已经实行了开放政策,未来也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并将实施有步骤的开放。放开外资持股比重,鼓励市场竞争,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今非昔比。

  去年7月以来,我们主动下降了汽车进口的关税。但大家看到的是汽车销售量的增长是回落的,尤其最近两个月是负增长。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似乎也到了天花板。但在我看来还有潜力。就是消费者还是付出了很大的成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税。当然与之相关还有增值税等相关税收偏高。随着2019年降低关税以及相应的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最终,消费者是受益的。因此,我们潜在的市场需求还会进一步释放。

开放倒逼国产品牌提质增效

  中宏网记者:伴随22条举措的落地与实施,您怎么看待它对我国相关产业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徐洪才:近期发改委出台了鼓励汽车消费、家电消费等一系列政策,这些都是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增加,我们消费增长有所放缓而采取的举措。尽管过去十年金融市场也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但并未出现外资控制中国金融体系,甚至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情势。而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自身实力也今非昔比。所以,我们也有底气进一步扩大开放。这有利于我们对标国际上一些先进金融机构的做法,从而倒逼我们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现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

  同时,这对鼓励市场竞争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我们家电行业扩大开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现在我们国内市场的国产家电品牌已占据主流。自主品牌很牛,不仅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走上国际市场。回头看,原来实施的市场换技术的改革路线图还是成功的。虽然有人质疑我们在汽车行业并不成功,但事实上,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所占据的国内市场份额也差不多达到30%,最终消费者是受益的。所以,我们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要担心制造业、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视外资为洪水猛兽,担心一下子冲击了我们自身的产业发展,我觉得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编辑:王镜榕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