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11月1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清旺表示,“十四五”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北京市人社系统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稳就业、促增收、强保障、防风险,人社事业发展好于预期、稳中有进。
一是就业大局总体稳定,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将就业作为民生头等大事,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年均27.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4.3%,为首都经济平稳运行、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五年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制定出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意见、促发展惠民生“15条”等系列政策,打出了一套力度空前、靶向发力的“组合拳”。着力稳岗扩岗,组织开展就业岗位开发与挖潜扩容计划,实施两轮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计划,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加速壮大。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出台实施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措施,累计帮扶76.9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7.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参保,实现了“就业农村劳动力基本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目标,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是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网越织越牢。“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18.6万人、1450.5万人、1400.2万人,比“十三五”末增长7.1%、10%和10.5%,社保基金结余1.1万亿元,首都市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的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五年来,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平稳落地,北京市连续两年在省级政府养老保险工作考核中被评为A级。加快建设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771.6万人、缴费金额223.1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连续五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待遇,各项待遇水平居全国前列。持续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金监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牢牢守住了群众“养老钱”“保命钱”。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人才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聚焦产业发展和民生所需,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63.2万人,广大人才奋战在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一线,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年来,着力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推出全国首个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北京市认可的国际职业资格达163项,云计算、特许公认会计师等7项职业资格实现了国际双向互认的突破。连续发布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引导人力资源向重点产业领域流动聚集。扩大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面向社会发布130项项目化培训目录,五年来累计培训555万人次。打造“北京家政”技能品牌,开发母婴护理、老年照护等7个领域专项证书和教材,目前已培训、评价近1万人次。打造面向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先进制造、康养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15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成17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6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试点开设大学生技师班,促进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报国之路。
四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底线思维,统筹企业发展和职工权益,积极构建新时代首都和谐劳动关系。五年来,强化劳动用工风险监测处置。创建全国首个劳动用工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对裁员风险实时监测、及时处置,风险化解率达99%。健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构建“预防、协商、调解、仲裁”全链条权益维护体系,实现80%的争议案件和90%的重大集体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彻底化解。加强企业工资宏观指导,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评估机制,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三五”末的2200元提高至目前的2540元,增长15.5%。在全国首发人力资源市场薪酬数据报告,引导劳动者合理预期,为各类企业定薪、调薪提供指导。深化拖欠农民工工资治理,创新实施非现场监管,首创“人社+金融”联动监管,持续开展“安薪北京”欠薪风险大排查,实现查实的欠薪案件线索动态清零,累计为近9万人追发拖欠工资,北京市治理欠薪工作在全国考核中始终排名前列。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稳步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覆盖网约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累计参保157万人。在全国首推头部平台企业集体协商,首发快递员权益保障团体标准,建成65家新就业形态“一站式”调解组织和30余家平台企业调解组织。
五是人社公共服务持续优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间,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进机制创新、服务下沉、数字赋能,人社服务提质增效。五年来,首创“局处(科)长走流程”工作机制。坚持以心换心、换位思考,市、区两级人社干部沉到一线查不足、找差距,今年又升级开展了“找工作走流程”“技能培训走流程”“退休办理走流程”,及时打通业务办理的堵点,五年来,先后建成高校毕业生落户、个人创业等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4条举措,人社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加快完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加强全市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建成马驹桥零工市场等18家成规模的零工市场。开发数智化就业服务平台,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促进供需高效匹配。持续提升社保服务水平。上线运行新社保信息系统,实现社保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开展退休服务水平提升专项行动,退休手续一次办结率提升至93.7%。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先后发布21个社保“同事同标”事项,设立京津冀协同社保帮办窗口,配合完成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协同立法,三地在社保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领域54个场景实现“一卡通办”。深化接诉即办改革。拓展12333“热线+办事”服务模式,推出AI智能助手“京晓保”,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个性化政策咨询和办事指引。12333热线年均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430万件,群众好评率99%。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落实好‘十五五’时期首都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努力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成色、生活更有品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贡献人社力量。”王清旺表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