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直面人口问题,我国正在书写“中国方案”

2025-08-12 09:06: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北京8月12日电(记者 吕丽明 韩鹏飞)7月28日,中办、国办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

  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

  两项政策一经发布,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广大网友感叹,国家这两项政策可谓是一针见血,这也意味着我国开始加大力度,“真刀真枪”地正面迎战人口、生育问题。

  具有里程碑意义

  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而紧跟着出台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什么两项政策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看一组数据你就会知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为13.03‰,到了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跌到了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十年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几近腰斩。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宋健介绍,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少子化和老龄化的根源都是低生育率。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夫妻职业稳定性和收入预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国家构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综合考虑了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上述因素,是对低生育率问题的系统性解决。

  宋健表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包含经济支持、时间支持、服务支持和文化支持几个方面,其中经济支持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育儿补贴作为最直接的现金激励措施,相比税收减免等其他间接经济支持措施,社会影响更大,也更受家庭欢迎。而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中的经济激励措施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对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前延,与近几年不断推行的普惠托育制度相衔接,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家庭的养育和教育成本,促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在国新办举行的介绍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国际上看,发放育儿补贴是不少国家采取的生育支持政策之一。我国的育儿补贴制度是结合了当前发展阶段居民的养育成本和政府财力状况等多种因素,也参考了国际上育儿补贴的相关情况,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综合确定。

  宋健告诉记者,的确,发放育儿补贴是全球低生育率国家的普遍经验。根据联合国数据,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存在低生育率问题。欧洲最早遭遇低生育率,也最先探索应对方案。大多数低生育率国家都采取了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其中育儿补贴标准存在很大差异,一般占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比例为2.4%~7.2%。研究显示,育儿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对不同家庭生育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但在宏观层面对提升生育水平或防止生育率进一步下降起着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有3000万人,每个家庭每年3600元看起来不算多,但国家每年财政支出达到1000亿元,占2024年我国人均GDP的比例约为3.8%,这个比例在国际上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目前的补贴标准对于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家庭具有雪中送炭的作用,对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家庭也是一项惠民政策。

  久久为功、综合施策

  “低生育率问题是世界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主体、长时期、综合施策。这其中最难的在于解决‘不想生’的问题”宋健说。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了4个方面13项生育支持政策措施。围绕导致低生育率的育龄人群“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问题,在经济、时间、服务、文化几个方面全力推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针对“不能生”问题,加强生殖健康服务,解决不孕不育人群的难言之隐和切肤之痛。针对“不敢生”问题,发放育儿补贴、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完善普惠托育服务,减轻育儿成本。这些政策都有助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人口是一个慢变量,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生育支持政策措施的作用需要长期观察,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全面评估。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人口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完善人口监测体系,加强政策成效评估,同时也加强政策储备,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说。

  人口、生育问题不是一日形成,解决这些问题也绝不仅仅依靠这两个方案,我们不能要求政策刚出台就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久久为功,水滴石穿,不论如何,国家已经开始“真刀真枪”地向人口问题“宣战”。开弓没有回头箭,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利好政策的出台,人口问题、低生育率问题终会慢慢改善。时光不语,我们静待花开。


编辑:吕丽明
审核:王明月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