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30日电(记者 韩鹏飞)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法院系统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在金融案件处理方面,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结合自身多年金融审判工作经历,分享了几点体会。他认为坚守初心是根本立场,金融案件关乎群众“钱袋子”,每一份判决都连着民生冷暖,司法的智慧和温度应体现在对群众的释法说理以及为困难企业重生制定的和解方案中。深耕专业是关键能力,金融领域创新快,新的产品和交易模式层出不穷,司法审判需与行业发展节奏同步。在审理一起证券欺诈纠纷案件时,他们深入研究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协同专业机构研发出全新的证券投资损失核算模型,用专业打破“信息差”,让260多名投资者服判息诉。抓住细节是关键方法,金融案件的复杂性常体现在合同条款、产品说明书等表述中,审理时需层层剖析、认真核查。为此,他们推行“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梳理总结大量证券欺诈案件事实细节,形成十个大类107个细节要素,让法律关系清晰可见,以扎实细节保障裁判精准,实现公正与效率。
针对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审理过不少“全国首例”案件备受关注,以及审理此类案件是否有心理压力、办案心路历程的问题,沙丽表示,作为一线法官,审理首例案件时深感责任重大,一个判决会为创新技术划定法律边界,甚至影响涉案产业发展方向,压力很大,常伴有焦虑、困惑,但压力也能激发动力。首例案件的裁判如同没有攻略的旅程,需要破局而立、向新而行的勇气和动力。多年来,她审理的每一起新类型案件都是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度对话”,她有强烈的紧迫感,必须紧跟时代,争分夺秒钻研最新法律法规,更新专业知识储备,力求查明复杂技术事实,明晰法律适用规则,让判决经得起考验。
在审理区块链电子存证第一案时,业界对区块链证据效力认定意见不一,她在数月内反复研究行业现状、技术原理、法条渊源,最终通过判决首次确立区块链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规则,该规则后被《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吸收采用。审理首例人工智能机器人直播侵权案时,她特意到网络平台刷直播,比对原被告使用场景、技术运用,判断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发布网络直播行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她在电脑里为新类型案件建立“档案库”,每个文件夹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文件,包括多次打磨的判决书及案例、论文等调研转化成果。她坚信,每个案件中的点滴突破,终将汇聚成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强大力量。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