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陶建群:穿越时空的美学邂逅

2025-05-09 15:34:46 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今年五一假期,在苏州友人的陪同下,我们踏入坐落于灵岩山慧谷文化产业园内的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仿佛走进了一部立体的佛教艺术史册。这座由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创建的艺术殿堂,以2000平方米的空间,容纳了500余件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珍品。作为展示佛教文化艺术的重要窗口,该馆以其独特的藏品体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的展示方式,成为苏州文化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不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承载着历史与美学的生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诉说着佛教文化与艺术的深邃。

  一、体现艺术形式、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美学意蕴

  据收藏家薛水福居士介绍,艺术馆展品品类多样,馆内陈列着他历时26年收集的500余件珍品,涵盖金石雕刻、泥木彩塑、青铜造像、高僧书法、名人禅画、典籍善本等六大类别。其中明代《木雕彩绘十八罗汉坐像》作为镇馆之宝,通高1.5-1.7米,樟木描金彩绘,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我们发现,这里的每尊罗汉像都神态各异但又和谐统一,在平静的主调中塑造出各自身份与性格特征,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馆内藏品历经岁月沉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梵钟、香炉等法器以精铜铸造,纹饰融合莲花、如意等佛教符号,繁复的錾刻工艺背后是对“万法唯识”的具象化表达。这些藏品是研究佛教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佛教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魅力。

  艺术馆不仅是艺术的展示场所,更是传递佛教精神与智慧的空间。展陈设计中可见苏式盆景、太湖石摆件等元素,佛教艺术的刚健与江南文人审美中的柔秀相得益彰。例如,经卷装帧采用宋锦或缂丝工艺,体现“精微细腻”的地域特色。其佛教文化所蕴含的宁静、慈悲、智慧等精神内涵,人们借此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将建筑美学、雕塑美学、绘画美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佛教文化美学体系。这种美学体系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展现艺术审美、学术研究、工艺传承的实用价值

  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展品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内涵。馆藏作品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如明代金漆木雕千手观音像展现的“苏作”工艺,其细如发丝的雕刻技艺需要放大镜才能欣赏细节。这些作品不仅是宗教圣物,更是中国传统工艺美学的典范。馆内楹联、匾额多取自历代文人咏灵岩寺的诗句,将佛教哲理转化为可感的诗意画面,如“塔影穿云外,钟声落枕边”的题咏,强化了空间的文化厚度。

  通过系统收藏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佛教中国化进程、吴地工艺发展史、宗教与世俗社会关系等课题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馆长薛锋认为,历代高僧墨宝与佛教题材书画中,枯笔飞白的运用、留白的构图,传递“色即是空”的禅意。特别是像内装藏的丝绸、经卷等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尤其是珍贵的古籍善本记录了佛教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这些古籍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告诉我们,展馆还深研古人传承的精美艺术衍生品,通过工艺创新,力争创建打造“灵岩”佛教文化艺术品牌,为传统文化复兴作出贡献。此外,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还通过定期举办佛教音乐展演、禅茶会等活动,将静态艺术转化为动态体验,使美学意蕴从视觉层面延伸至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维度。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有力地促进了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三、彰显文化认同、文明对话、城市精神的时代意义

  通过展示佛教艺术与吴门画派、苏作工艺的深度融合,艺术馆揭示了佛教文化如何成为苏州地域文化的重要基因。这种呈现方式强化了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展区内,艺术馆将唐卡绘画艺术中的苏州元素与本地文物并置展示,构建起丝绸之路文明对话的空间场域,彰显了苏州在佛教东传过程中的历史地位。还有那些精美的雕刻作品,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以及花纹细腻的石刻,让人不禁由衷赞叹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收藏家薛水福介绍说,艺术馆将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内核与苏州“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相融合。如节假日举办的“非一般的市集”等活动,使佛教艺术走出殿堂,成为市民可触摸的日常生活美学。

  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恰如一座跨越千年的文化立交桥,既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又沟通着宗教与世俗。在这里,木雕的纹路里藏着历代工匠的虔诚,经卷的墨香中沁着高僧大德的智慧,而名人禅画作品所充满的诗意与哲理,则反映着当代人的文化自信。这座艺术馆最终告诉我们:真正的传统从未远离,它只是以更生动的姿态,等待着与每一颗追寻美与真理的心灵相遇。

  四、蕴含艺术灵感、情感表达、交流互鉴的诸多启示

  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中丰富的佛教文化元素,如佛像造型、佛教故事、经文典籍等,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且丰富的题材。这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艺术家们可以从这些元素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作品;佛教文化中有众多寓意深刻的故事和传说,这些都可以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艺术家们可以对这些故事进行重新解读和演绎,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馆内藏品所体现的传统艺术技法,如木雕、彩绘、石刻等,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借鉴。艺术家们可以学习和运用这些传统技法,结合现代材料和工具,创造出具有独特质感和艺术效果的作品。

  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所营造的宁静、祥和的氛围,启示现代艺术创作注重情感的内敛与和谐的表达。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心灵的宁静与慰藉,艺术家们可以通过作品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内心的平静。收藏家薛水福居士告诉我们,近年来,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把馆藏艺术品进行再创作,衍生镇馆之宝木雕彩绘十八罗汉坐像等,并申领了产品版权和注册商标,打造民族品牌。让大众共享文化之美,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由此,我们突然意识到,苏州佛教文化艺术馆最打动人心的,不是它收藏了多少国宝级文物,而是它成功地将佛教艺术从宗教的专属领域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所有人都可以欣赏、理解甚至参与创作的文化遗产。在这里,信仰成为艺术的灵感,艺术成为通向精神自由的路径。这种双重转化,或许正是苏州这座千年古城给予佛教艺术最珍贵的礼物。(作者:陶建群,系资深媒体评论员、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首席研究员、人民论坛调研组组长)

编辑:魏源
审核:张强
指导编辑:韩鹏飞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