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4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立夏)相关情况展开介绍。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郑徽针对近年来我国乙脑流行态势及预防措施等重要信息进行了披露。
郑徽研究员介绍,近年来我国乙脑流行处于低水平状态,每年报告的乙脑病例约在100例到200例左右。这一良好态势的形成,得益于儿童广泛接种乙脑疫苗,使得发病率大幅下降。乙脑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人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相对较轻,但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典型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病例甚至会伴有呼吸衰竭。郑徽着重强调,乙脑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例还可能留有严重后遗症。
鉴于乙脑带来的危害,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乙脑作为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适龄儿童依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发病的关键举措。此外,由于蚊子是乙脑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防蚊灭蚊同样是预防乙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针对公众防护,郑徽研究员给出了实用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使用蚊帐、蚊香、除蚊剂等物品,有效避免蚊虫叮咬。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减少蚊虫叮咬机会,同时要及时清洁周边环境,破坏蚊虫滋生环境。她特别呼吁公众,在做好个人防护措施的同时,要提高对乙脑早期症状的警觉性。一旦出现急起发病、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
此次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正值立夏时节,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介绍乙脑相关健康知识,对公众意义重大。立夏过后,天气渐热,蚊虫活动频繁,正是乙脑病毒传播的活跃时期。通过发布会传递的信息,公众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乙脑的危害、预防及应对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乙脑预防工作,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