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进入4月,随着气温逐渐攀升,北方多地即将迎来杨柳飞絮的始飞期。近日,北京发布了今年首个杨柳飞絮预报,提醒市民做好应对准备。看似如“四月飞雪”般浪漫的杨柳飞絮,实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烦恼。
杨柳树作为北方常见树种,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而飞絮现象来自杨柳树的雌株,这是杨柳树传播种子、繁育后代的自然生理现象。每年特定时期,杨柳飞絮便会如约而至,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据多年物候观测,当春天白天最高气温连续三天超过25℃时,最有利于杨柳树种子成熟,此时杨柳絮便开始飘飞。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任俐文指出,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通常是飞絮的高发时段。春季气温回升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晴日,是触发飞絮的主要气象条件。当日平均气温稳定连续三天以上超过15℃,尤其是日最高气温超过25℃,且日照时长达到6小时以上时,充足的阳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加速杨树、柳树雌株果实成熟,促使其开裂释放飞絮。在春季晴朗天气下,夜间气温低,白天升温高,这种温差变化会加速飞絮释放,再加上相对湿度较低以及1至3级的微风,更为飞絮飘散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晴朗干燥的一天中,10时至16时是杨柳絮飘飞的高发时段。
虽然杨絮柳絮对大多数人影响较小,但因其表面极易吸附花粉、灰尘等过敏原,对于过敏人群而言,接触后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皮肤瘙痒、鼻炎甚至哮喘等问题都可能随之而来,严重影响过敏人群的生活质量。那么,易过敏人群该如何有效防范呢?
对于预防杨絮、柳絮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提前用药是关键。最好在杨柳飞絮出现前,就开始使用喷雾剂或服用抗过敏药,提前做好防护,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有过敏史的人群在出门前,务必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口罩、纱巾等遮挡口鼻,减少飞絮与呼吸道的接触。当飞絮不慎落到口、鼻、眼处时,千万不要用手揉搓。因为人的面部皮肤娇嫩,口、眼、鼻等处的黏膜防病能力较弱,揉搓容易造成破损,让飞絮携带的病菌和手上的病菌有机可乘,加重危害。此时,应用清水洗脸,或用纸巾轻轻擦拭。皮肤与飞絮接触后,同样不要抓挠。若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可将淡盐水放入冰箱冷藏,打湿毛巾后敷在脸上,这有助于缓解皮肤红肿症状。若过敏反应较为严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面对杨柳飞絮的困扰,公众需了解其产生原因、出现规律及危害,掌握科学的防范方法,尤其是过敏人群更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尽量减少飞絮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