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谁将受益?

2024-11-21 16:51:4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密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一举措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有力保障。那么,哪些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惠及哪些人群?与此同时,31省份平均工资的出炉和新职业目录的发布,又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就业趋势?

114.png

  最低工资标准密集调整,多地涨幅明显

  今年已有江苏、浙江、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十余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多数省份月最低工资涨幅为200元左右,最高涨了290元;个别省份上涨100元左右。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自12月1日起,全区一类、二类、三类地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升至2270元、2200元、2140元,较调整前实现了290元的增长。

  总体趋势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国已有二十余个省份的第一档最低工资迈过了2000元的门槛。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常凯指出:“最低工资标准,代表的是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道保护线,用于确保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劳动报酬能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家庭基本生活需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最低工资标准也会不同,同一省份内,大多还会再分档。”

  最低工资调整,谁将受益?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最直接受益的当然是低收入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将直接带动这些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升工作积极性。

  尽管最低工资在我国薪酬体系中主要发挥托底作用,但上调后的受益群体远不止低收入劳动者,对其他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会带来积极影响。

  例如,部分企业会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调整工资结构,提高其他档位的工资水平。此外,对于“低底薪+高提成”的劳动者来说,如销售员、中介人员、带货主播等,虽然他们的总收入可能不少,但月收入并不稳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他们在业绩低谷时的待遇。

  除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还会对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其他一系列待遇产生联动效应。例如,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大部分地区规定,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这些待遇也会相应提升。

  “最低工资的适度提高将发挥带动作用,带来改善民生的综合效应,让劳动者受惠,也有助于促进消费。”常凯表示。

  31省份平均工资出炉,这些行业表现抢眼

  此外,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分行业来看,金融、信息和采矿等行业表现抢眼。其中,金融业在多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位居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第一;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多个省份中也名列前茅;而采矿业则在部分资源型产业较为突出的省份中异军突起,成为收入最高的行业。

  这一变化与近年来新能源与电气化转型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传统资源型行业在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平均工资的较快增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新职业不断涌现,劳动者迎来新机遇

  在就业市场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新职业的产生为劳动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2019年以来,人社部已先后发布了多批新职业目录,至今已有6批93个新职业。这些新职业涵盖了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口腔卫生技师、工业互联网运维员、会展搭建师等多个领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空间。

  新职业的产生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渠道。然而,新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部分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认定标准,新职业青年的劳动关系不明确,以及新职业人才的长期发展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比如,浙江等地率先开展新职业认证和规范工作,建立了技能人才“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同时,还通过创新保障机制、推动产教融合等方式,提升新职业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竞争力。

  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平均工资的公布以及新职业目录的发布,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趋势。这些变化不仅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形成员工待遇提升与企业效益增长的良性循环,我们可以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编辑:平萍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