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建议数字赋能家政行业发展,培育家政新质生产力

2024-03-02 14:41:0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pp.png

  中宏网3月2日电(记者 韩鹏飞)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近日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家政服务业应该更多引入突破性新技术,让数字化赋能家政行业,实现智能咨询、智能撮合、生成式AI、大模型服务、人机协同,通过新技术提高劳动者能力,让家庭生活更便利。”

  据了解,今年,卓长立准备了7个建议:在支持行业发展方面,她提出,数字赋能家政行业发展,培育家政新质生产力的建议,以及要落实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文件政策,让家政企业在使用水电方面按照居民价格标准执行。

  在保护家政服务员权益方面,她将建议为家政服务员增加工伤保险。

  在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她提出了促进家政领域产教融合,强化产业端作用的建议。要持续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还提出了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有序发展的建议。

  此外,卓长立还建议,希望将中国共产党党史故事和新时代楷模编入中小学教科书。

  卓长立告诉本网记者,“前期,我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政策学习以及一些宣传报道等多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结合家政服务行业的特点以及发展提出了今年的人大建议,也希望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来,为改善民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多作贡献。”

  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育婴、家务等多元化的家庭服务需求如何满足也需要有效解决,如何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卓长立表示,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八个方面推动家政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家政管理者的培训。首先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要持续加大对管理者(经理人和师资)培训。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重视产业端的作用。当前,产教融合持续深入,但深化的还不够。要加大X证书的推广力度,扩大院校学生技能提升规模。在人才培养、岗位实习等方面要加大产业端的参与。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把实训场地搬到企业,支持企业的实训场地建设,真正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进行实打实的岗位锻炼,培养更多高素质的适应岗位需要的家政人才。

  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完善家政服务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评价等方面,同时加大对家政管理者的标准化培训,推动家政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是大力推动家政服务数字化。要引入新技术,让数字化赋能家政行业,通过智能咨询、智能撮合、生成式AI大模型、人机协同等为劳动者助力,提高家政企业管理效能。通过新技术提高劳动者工作效能,给客户带来更加便捷、贴心、细致的高品质服务。

  五是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家庭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提供更加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多种服务形式,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六是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优质服务、良好口碑等方式,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七是拓展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家庭保洁、照料老人和儿童等服务外,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家政服务,如家庭健康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八是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家政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违规操作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各方权益,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今年全国两会的期许,卓长立表示,作为一名光荣的全国人大代表,将认真履行职责,首先是深入家政行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前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瓶颈。与家政企业、从业人员、消费者等各方进行深入交流,收集第一手资料。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提出促进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从业人员权益等方面。在履职工作中积极参与家政行业相关的立法工作,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建议和意见。

  要有把家政当事业的决心,持续努力,不断提高社会对家政行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积极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持续提升劳动者能力,不断满足家庭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韩鹏飞
审核:吴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