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9月18日电(记者 韩鹏飞) 9月1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张昕、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政策法规和科技装备司司长薛剑光、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非煤矿山安全监察司司长李峰、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安全基础司司长孙庆国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会上,本网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我们注意到《意见》特别强调了围绕“事前预防转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能否介绍一下,接下来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发力,推动事前预防效果的产生?
张昕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这既是理念,也是方法。《意见》围绕“事前预防转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动态管理、超前治理,及时预警、迅速处置,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前。
加强源头管控。先天不足,后天难补。提高规划质量,科学设置采矿权,严格安全准入,着力避免先天不足。加快资源整合,推进升级改造,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应急撤人制度,确保遇重大险情第一时间撤人。健全重大违法违规信息公示制度、惩戒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整治重大隐患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超前治理灾害。灾害不治、矿无宁日。重大灾害治理始终是推进事前预防的重中之重。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推动重大灾害分区管理、超前治理,实现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治理转变、由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由井下局部治理向地面区域治理转变。对未查清、未探明、未治理到位的,不得进行采掘作业,坚决不与灾害“拼刺刀”。
实现监测预警。科技赋能,耳聪目明。提高科技兴安、科技赋能、科技管理、科技监管能力和水平,逐步建成全国矿山安全风险监测“一张网”,加强矿山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快露天矿边坡、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动入井人员唯一性检查技术应用,推广井下所有作业地点“无监控不作业”,实现从“人防”到与“技防”并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