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军供站是干什么的?绝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军供站不就是为部队供应粮油米面等军需物资的单位吗?”其实不然。军用供应站(以下简称“军供站”)是地方党委、政府履行为执行支前作战、战备训练、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任务的过往部队、入伍新兵、退伍老兵、支前民兵等国防群体提供饮食供应、临时休整、物资代购等保障职责。在祖国的南疆边陲就有这样一个军供站——广西崇左市军供站,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踔厉奋发,倾心尽力为部队服务。被誉为“南疆国门驿站,官兵温馨家园。”
心怀无私,奉献国防
当你走进广西崇左市军供站的大门,在最醒目的地方立着一块硕大的标语牌,上书“为部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既是崇左市军供站的“站训”,也是军供站全体干部职工的行动指南。
7月20日早上6点,崇左市军供站军事供应科女工农娇第一个到单位,进厨房为执行野外训练任务的官兵制作早餐。
农娇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了,她患有严重的失眠和眩晕症,长期靠吃药调理身体,但是她从来没有因此影响过工作。站长高芸见农娇身体不好还坚持执行任务,多次对她说:“农姐,你多休息,军供保障任务交给年轻人去做。”
农娇却说:“不,站长,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不是农娇头脑发热,也不是她故作高深,而是发自农娇内心深处的肺腑之言!这些肺腑之言又源于军供站长期的爱岗敬业思想教育。
军供保障服务宗旨: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 崇左军供站供图
思想建设是军供事业发展的关键。崇左市是广西边境线最长、驻军最多、军种最全的边境城市。崇左市军供站是1979年伴随着边境战事而生的,并发挥了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边境地区军供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对军供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崇左市军供站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要完成军字号任务,必须要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为此,他们把提高干部职工思想境界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他们坚持“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天读书看报一小时;一月分享一次读书心得;一季开展一次党风廉政教育......”等“六个一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到法卡山、金鸡山等部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组织“如何端正为兵服务的思想?”大讨论、举办“我骄傲我是军供人”主题演讲比赛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提升了军供队伍的思想素质,增强了他们做好军供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每当任务来临,站领导班子成员总是冲在最前面,不分昼夜,脏活累活抢着干,做好榜样。
副站长蓝雅玲今年2月生下三孩不久,站里便有重要的军供保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她看到站里人手少,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便主动放弃休产假,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交给奶奶带,提前回到工作岗位,跟大家一道完成了军供保障任务。
热情服务,细致周到
“情系官兵助力保障,后勤保障安全高效”、“军民同心筑长城,军供给力征万里”、“保障有力,鱼水情深”......
7月18日,笔者在崇左市军供站档案室的一个柜子里发现一大包锦旗和感谢信,经清点共有锦旗143面、感谢信39封,时间最长的已有37年。这些都是历年来,崇左市军供站服务保障过的部队赠送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见证了崇左市军供站对人民子弟兵的一片片深情厚谊。
“让子弟兵因为我们周到的服务而感到家一般的温暖!”这已经成为崇左市军供站全体人员的共识。他们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用热情的微笑、真诚的问候、可口的饭菜、周到的服务,让崇左市军供站真正成为温暖的“军人之家。”
为了让官兵们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在部队伙食标准的基础上,崇左市军供站积极向财政申请,为军供保障期间的官兵每人早餐增补3元,配有鸡蛋和牛奶;中晚餐增补5元,有水果和饮料。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部队的特点,随时调整菜谱及口味,尽可能满足官兵需求。每逢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站里还会给官兵免费提供粽子、糍粑等壮族特色美食,可口的饭菜使过往的部队官兵纷纷点赞,有的官兵留言:“走过那么多地方,崇左军供饭菜最可口!”。
细微之处见真情。崇左市军供站积极改造军供设施,改善保障环境。走进崇左军供站综合保障用房一楼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军供保障党员服务地图》,印有每个楼层责任党员的照片、姓名和联系电话;走进洗漱间和卫生间,墙上、地上都有温馨的安全提示;走进三楼餐厅,整洁的用餐环境让官兵心情舒畅;走进官兵休息室,净水器、报刊杂志、无线网络、充电器,一应俱全......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官兵们一到站就感受到“家”的温暖。
崇左市军供站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保障模式,不断拓展保障范围。针对部队长途转运,任务环境压力大,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实际,崇左市军供站与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心理科联手做好过往官兵的心理疏导工作,医院心理科定期到崇左市军供站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向军供站工作人员传授心理疏导方法等。
今年3月初的一天,某部300名刚入伍的新战士转运途经崇左市火车站,崇左市军供站负责提供午餐保障任务。
可口的饭菜欢送新兵 崇左军供站供图
刚走进火车站,细心的军供站会计凌艳芬和员工滕继群就发现,新战士王某和李某某,因第一次离家出远门,思乡心切,情绪有些低落,不愿吃饭,接兵干部怎么劝说都不管用。凌艳芬和滕继群利用在心理培训班所学的心理疏导知识,耐心地对新战士王某和李某某进行劝说。或许是凌艳芬和滕继群用大姐和妈妈般贴心话语感动了王某和李某某,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解开了王某和李某某的心结,使他们愉快地就餐,准时跨上军列继续从军之旅。后来,接兵部队给崇左市军供站寄来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
专业娴熟,精益求精
在广西军供系统提起崇左市军供站的滕继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不仅仅是因为她高挑好看,而是因为她炒得一手好菜,是广西军供系统最早获得厨师等级证书的女厨师。
“我是被‘逼上梁山’的。”提起自己学厨师的事,滕继群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
那是2010年,滕继群刚到军供站工作不久,广西军供系统举行首次厨艺大比武。当时崇左市军供站会炒菜的人不多,炒得好的更少,竟没有人主动报名参加比赛。
“我上!”关键时刻,滕继群自告奋勇,代表崇左市军供站参赛。滕继群从小就喜欢下厨做菜,平时又爱钻研厨艺。在这次比赛中,滕继群脱颖而出,是当年全区参加厨艺比赛唯一的女厨师。
滕继群并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厨艺,她自费参加各类厨师培训,考取了厨师高级证书。随后,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厨艺传授给站里的年轻人,现在崇左市军供站会炒菜的干部职工,全是滕继群带出来的徒弟。
滕继群是崇左市军供站抓好业务建设的一个缩影。
军供保障饮食演练 崇左军供站供图
在工作实践中,崇左市军供站认识到,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要想把军供站建成温暖的“军人之家”就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抓好业务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开展保障业务技能培训,先后选派炊事、财务、服务、后勤等岗位的职工12人次到专业机构参加技能培训并获得了相关资质。如今,崇左市军供站拥有二级技师4名、高级厨师4名、中级厨师1名、初级心理医生1名,会计师1名。
——搞好岗位练兵,推动军供发展。崇左市军供站制定了“工作餐轮流练、新装备操作过关练、进军营切磋练......”的“七练”业务训练制度。同时把每年举行职工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制度,常抓不懈,为职工提供展示技艺和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推动军供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实施科学管理,提升工作效能。近年来,崇左市军供站注重推行科学管理,努力使军供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力求用制度管人、管事。针对军供保障任务突发性强的特点,完善紧急供应作业程序、应急保障方案等,受领任务后按程序、规章、制度操作即可。
崇左市委常委、军分区大校政委赵民峰这样评价崇左市军供站:“这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真正做到了心系部队,倾心保障,为战服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崇左市军供站近年来硕果累累,被评定为“全国重点军供站”;被南部战区军交运输投送中心评为2020——2021年度军供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20、2021年度全区军供烹饪技能竞赛一等奖。(作者:文雁 黄亚云)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