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7月12日电(记者 韩鹏飞) 在2023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于11日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宣传活动。该项行动旨在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向低碳发展转型,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挑战。本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节能降碳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绿色发展的机遇,也成为企业增加含金量的重要途径,为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幅绿色画卷。
从能源生产方式的转变轨迹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风电能源发展,风电装机容量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约320吉瓦,位居全球第一。风电已成为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减排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上风电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吉瓦。海上风电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空间利用率高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风电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采访中,本网记者注意到上海电气推出的全新一代海神平台16+兆瓦全海域大容量风电机组受到业内关注。据了解,该风电装备为全球已中标最大单机容量、最大风轮直径海上风电机组,机组可实现平台化开发,适配不同基础形式、不同水深,覆盖全海域风况,可拓展到更大兆瓦。
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超过6600万度清洁电能,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万吨,比上一代产品提升40%。该项风电装备的投入运行,为我国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再添“重器”。
该风电机组将在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规模投运。随着我国风电研发水平从跟随到引领发展,我国风电能源生产逐渐进入技术“无人区”,新的设计方法需要理论试验研究,超大型机组样机和轴承、齿轮箱、叶片等大部件需要更加全面充分的地面试验验证。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不仅为风电装备市场化运行提供广阔空间,还为超大型风电机组动力学与电气特性研究提供试验场所。
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转型不仅激发了能源生产企业的绿色创新动力,也推动了整个风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今,众多传统能源生产企业通过“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为我国能源领域的转型升级探索出新路径。
从海洋风能资源情况看,我国拥有丰富的海域资源,海洋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海域面积广阔,包括东海、南海、黄海和渤海等,总面积超过了300万平方公里。这些海域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尤其是沿海地区和岛屿周围的海域。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我国全国海域风能资源总量约为13.9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为3.7亿千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我国海洋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海上风电场,如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浙江舟山群岛风电场等。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动深海和远海风电的开发,以进一步利用海洋风能资源。
未来,海上风电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到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30吉瓦以上。政府将加大对海上风电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准规范的完善,降低海上风电的成本,提高风电利用率和可靠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海上风电将逐渐向深海和远海发展。深海和远海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可以满足更大范围的能源需求。此外,海上风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的互补发展也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例如海上风电与海水淡化、储能技术的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发展迅猛,海上风电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继续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海上风电有望成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为实现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