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2月13日电 星巴克登上热搜,这次不是什么好事,星巴克一些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贴个标签,过期食品照常用。其多款畅销饮品原料使用了试用期超过安全规定的材料,店内工作人员直接篡改保质期。其中,保质期比较短的红茶液和抹茶液,到了过期时间,还剩下不少,店员直接将相关日期篡改后继续售卖。

资料图 来源网络
使用过期食材,并非星巴克工作店员个人行为。负责某店的主管知晓店内工作人员的“造假”行为,有“卧底”人员进店工作,主管和老店员“言传身教”“教导”新店员如何篡改保质期。沆瀣一气造假,导致店内有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时间。
店内摆样的糕点如果头一天卖不出去,第二天偷偷上架。店内主管明确表示,把前一天“开封”的糕点继续摆出去,卖完后再“拆封”新的糕点卖。据了解,星巴克店内有糕点“开封不过夜”的承诺,但是星巴克某些门店存在“开封过夜”糕点第二天接着卖的现象。

资料图 来源网络
除了在食品安全质量方面极不负责,卫生方面也很成问题。卧底星巴克的人员了解到,门店人员用吧台毛巾擦拭垃圾桶,毛巾回收继续用,提前处理问题食材应付执法部门检查等乱象。
对于星巴克使用过期食材问题,星巴克方面表示,正在了解情况,将尽快就这一问题回复。

星巴克就食品卫生问题公开回应 网络截图
星巴克是一家全球连锁咖啡品牌,目前在国内2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5100家直营门店。在大多消费者心目中,星巴克门店一般开在高端商务区,到店消费的大多为周边写字楼商务白领。星巴克也以行业高标准自诩,自称制定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金标准,但是,通过探店视频公布,其所谓的“严格要求”子虚乌有。
星巴克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被有关部门行政处罚。本网记者查到,仅今年,上海徐汇区、静安区市场监管局,深圳市场监管局盐田监管局,分别对当地星巴克店行政处罚,多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某企业查询平台显示部分星巴克门店受到的行政处罚
星巴克某些店提供的饮品、糕点,不仅安全卫生成问题,价钱挺贵。此前,一位美食博主品尝完星巴克一家门店的自助餐后吐槽,自主不能自己拿餐,冰淇淋到晚餐还未上,6人份主食只是1-2人的量,唯一的肉品还是超市能买到的冷盘。星巴克自助餐,人均400元,却吃了个寂寞。
对于博主的吐槽,星巴克员工在线上“教育”博主,称不懂文化就不要来吃。还有“网络水军”回怼博主是“不清楚文化背景瞎点评的消费者”“只能承受99元快餐的斜杠青年”等,这些回应,引起网友不适,一度使事态激化。
很多网友表示,现在的星巴克所谓的“氛围感”早已过时,其“轻奢”风的品牌形象早就沦为普通连锁店“面孔”。星巴克混乱不堪的品控体系让消费者不敢再登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