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6月15日电(实习记者 成辰)红漆的印记依旧崭新,门檐处的脚架还没有完全拆除,这是天坛公园前不久开放的广利门景区。为配合北京中轴线整体申遗,这片区域从2018年开始腾退和搬迁,近期正式对游客开放,标志着北京市整体申遗稳步迈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盛典之地,分为内外两坛。其中核心游览区是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圜丘坛和祈谷殿。东西两侧分别是斋宫和神厨等建筑。此次新开辟的广利门是过去举行祭天大典之前,皇帝从紫禁城穿过广利门到斋宫之地。
东西轴线初现原型 整体申遗仍有缺口
据悉,北京园林机械厂被撤销后归入天坛公园,其建筑一直保留在西南角,并作为办公用房使用,影响着天坛的整体和美观。这次广利门的修缮工作,重新连接了广利门到斋宫的通道。
由于广利门没有标志的建筑供游客参观,加上这片区域刚刚开放,前来参观的游客寥寥。但广利门到斋宫的这片区域绿树成林,植被茂盛,喜鹊成群,在未来或将成为游客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记者实地考察时发现,广利门门墙虽粉饰一新,但是三个门却用石膏封起来,门外密不通风的立了一栋楼,阻挡了广利门的对外开放。据悉,为了北京市中轴线整体申遗,园区方称政府将继续腾退广利门和泰元门外建筑,给天坛建筑群开辟一个完整开阔的外坛区域,还原天坛完整的“天圆地方“。这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天坛中轴线游客热情不减
“大家往这边看,这个是祈年殿,也叫做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地方,祈福国家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家可以上前面看看。”导游向他的游客们吆喝着。游客们围在祈年殿边的铁栏上,仅从殿内留下的“皇天上帝”祭牌和四根通顶的“龙井柱”,联想当时祈谷大典时刻的辉煌和庄重。祈谷大典早已不在,只留下上百只燕子在殿内筑巢,燕子在祈年殿里外盘旋飞翔鸣叫,似乎在向游客诉说着历代往昔的岁月。
祈年殿是天坛最北边的建筑,从北至南的中轴线贯穿着天坛的核心景区,同时也是游客游览的主要景区。建筑的布局均采用坐北朝南向,象征着皇室庄严。从北到南依次是祈年殿、皇穹宇以及圜丘坛。三座造型各异的建筑成为天坛公园的标志主建筑。
祈年殿往南坐落着皇穹宇,皇穹宇是皇帝供奉皇天上帝和祖先牌位的殿宇。古人注重与天人对话,在皇穹宇内坛建造了两处“声学建筑”。例如皇穹宇的殿前甬道的三音石,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又称“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还有闻名中外的回音壁,人对着墙壁说话,无论是多小的声音都能在墙的另一侧听到。为了保护回音壁,现已加围了栏杆,游客已无法切身感受声学奇观了。
凭电子票可观展 保留附近居民娱乐区域
据了解,宰牲亭和神厨现已成为天坛对外开放展览馆,游客只需要扫描二维码登陆官方的公众号预约就可免费观展。展览馆内主要展出众多祭天祈谷大典时所需要的乐器和器皿,例如琴与瑟,木豆、铜簋等等。此外,还复原了祈神殿的3D模型,真实地向游客还原了祈谷大典的彼时彼景。
而贯通宰牲亭到神厨的这段长廊,早已成为附近居民的娱乐聚集地。长廊边上的栏杆上,坐满了三五成群的老人,他们表情悠然,把天坛当作了自家的“后花园”。过往的游客不时好奇老人们的娱乐活动,这些老人早已融入天坛公园,成为天坛公园人文气息的代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