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县隶属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灵寿县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20公里。灵寿县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因地处山区,海拔高度较大,受山地阻隔影响,形成独特的小气候。
1、五岳寨
五岳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岳寨旅游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西北部山区,南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北与佛教圣地五台山隔山相望,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因五座山峰并列耸立,且有五岳之特点而得名。
公园属河北省漫山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含三大景区,360多个景点,高山密林,资源丰富。是集旅游观光、健身疗养、避暑消夏、寻奇涉幽、登山探险、科学考察为一体的高品位、多功能自然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区。
本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北古陆太行山中段东麓,区内有各种变质岩系,其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变粒岩、角闪片岩、斑状花岗岩等。
由于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抬升和差异断块活动。造成了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几十米)与高耸的太行山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一系列相对高差较大的陡峭山峰,本公园就处在由古老变质岩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断块中山地区,海拔1000至2150米,由于断块构造形成了景区内山地沟深坡陡、山势雄奇险秀,峡谷多而幽险。
五岳寨主峰呈五峰独立之势,如一组巨大的盆景被太行山当胸托起。主峰1946.5米,最低峰亦1880米以上。山势陡峻、雄险,东南侧陡崖壁立,直垂谷地深达数百米。仅十几平方米的顶峰岩石平台,三面临万丈绝壁、奇险无比。
站在峰顶极目四望,苍茫中天地一色,千山万岭尽收眼底,让人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五岳寨地质资源丰富,山形地貌奇特,猴头峰、石驼峰、鸳鸯石、将军石等许多山峰奇形怪状,拟人似兽、栩栩如生。
本区属磁河发源地,受地质、生物、降水的共同作用,形成这里泉、溪、潭、瀑到处可见,形态各异,常年不绝。且水质极佳,清凉甘甜。著名的燕赵第一瀑是北方最大的瀑布,落差108米,一道白练自半云半雾中飞泻而下,被风一吹开出万朵玉兰,及到崖底早就粉身碎骨,立刻化作一道烟雾,飘飘洒洒、渺渺茫茫,真是十丈之内尚是水,十丈之外全成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坦荡壮烈的感觉,顿时忘记了自我,融到大自然中去。
2、灵寿秋山景区
灵寿秋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秋山原生态自然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灵寿县境内,东临燕川水库,西临藤龙山景区,北连横山湖旅游度假区,南望下观水库,距省会石家庄60公里,距灵寿县城30公里,南距平山县城30公里,西距革命胜地西柏坡35公里。是一处集地址景观、森林生态、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的高品位原生态自然风景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秋山风景区资源优势鲜明,山青、林绿、石奇、水碧、夏凉、秋花、冬雪、冰瀑,以森林生态和地址形态为依托,呈现奇、险、凉、野、幽的原始生态环境。
秋山风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由于这里三面环水且相对高差较大,山地气候十分明显,具有平均气温低、降水多、积温少等特点。山脚平均气温11℃左右,山顶平均气温5-6℃。最热7月份山脚平均气温24℃,山上平均气温20℃,夏季凉爽宜人。秋山山高沟深,山林植被得到保护,大面积天然次生林保存良好,形成10000多亩山地林区。景区山场植被覆盖率95%以上,二分之一范围内森林郁闭度达98%。秋山景区资源类型较多,有较大观光科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如:天垒长城、秋峰云海、松峰翠雪、五瀑飞红、青湖、秋山根、秋山花海、秋山古战场成为秋山几大美景。已成为河北最具影响力旅游区。
3、灵寿水泉溪自然风景区
灵寿水泉溪自然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水泉溪自然风景区位于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境内,由云顶草原观花区、神仙洞探幽区、彩虹瀑水景区、枫叶谷红叶区、水泉洼河流区五个部分组成,共有100多个景点。景区内密布着近百科600余种植物,四季风光各异。春夏之交,繁花似锦,杜鹃花、锦带花、丁香花、野百合等百余种鲜花点缀其间。盛夏,森林葱郁,林涛似海,郁郁葱葱。秋季,不仅可赏红叶,而且还可以收获野葡萄、野生猕猴桃、榛子、板栗等多种果品。还有遍地青泉、百丈飞瀑,百里溪流,是省会水量最大、植被最好,风景最为奇特的自然风景区。
水泉溪自然风景区原为神仙洞旅游区。因景区有上、下水泉洼两个村而得名。杨林尖峰的半山腰有华北地区罕见的大理石岩洞,洞口,高2.5米,横宽5米,进入洞内不到2米又分出一个小洞,小洞深约30米与大洞汇为一体,故名“神仙侣洞”。洞中时宽时窄,时高时低,宽处如敞房大厅,可容百人聚集,窄处只能侧身俯首匍匐而行。此洞与平山秋卜洞相连,深达15公里。洞中巨石吊悬,颇显灵性。曾发掘出古代刀剑及炼丹炉等。当地人称其为“神仙洞”。
景区内各山谷中分布着11个自然村,最大的自然村只有70多口人,最小的自然村有20余口人,共470口人组成一个行政村,行政村名叫木佛村。该村有上千年历史,因拥有一座千念佛塔而得名,该塔虽毁于文革其间,但塔内供奉的三尊千年木佛(为木制观音像)至今保存完好(现供奉在神仙洞内)。由于各自然村零散分布在高山老林中,因此,民风极为淳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
4、灵寿幽居寺
灵寿幽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幽居寺位于灵寿县城西北55公里沙子洞村北侧。周围群山环绕,山村、宝塔相互辉映、群峰叠翠、风景秀丽、环境幽静,故名幽居寺。
该寺创建于东魏末年至北齐天保年间,定州刺史、赵郡王高郤为其亡父、母、伯、兄、妻及自身功德,在原地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扩建,据《灵寿县志》记载:“北齐赵郡王高郤,历选太行胜概,得朱山之阳,建祁林寺(即幽居寺,亦名祁林院)置僧舍二百余间,择行僧二千余众居之。齐亡寺也荒废,继盛于元大德间,今殿宇规制虽无,当日之盛,而奇峰四列,林豁幽丽,山灵固自无损焉”。可见幽居寺其殿宇禅舍,早年即已毁圯。现幽居寺尚保留砖塔一座,经幢一座,石碑四通,石造像21躯,是这座当年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历代变化的历史见证。
古朴庄重的幽居寺砖塔,今傲然屹立在幽居寺遗址。砖塔密檐七级,唐代重修,高约23米,平面呈正方形,建在一个砖砌台基上,第一层较高,往上逐层递减,每层塔檐为棱角砖牙叠涩外出,塔顶用仰莲托着塔刹。第一层有门可入内,塔内立有北齐碑一通,石造像三躯,以上六层共有大小石造像16躯。
幽居寺塔制作庄重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幽居寺塔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织女山
织女山生态风景区位于石家庄灵寿县的西北部,距离石家庄市中心96千米,总面积1500公顷。景区属太行山中山段东部的低山地貌,南山脚下有传说中成仙得道的王母娘娘出生地—王母村。山上有纪念王母娘娘得道升天的王母观,此山峰海拔1251.9米,传说王母娘娘在此遇仙人点化升入天庭,嫁给玉帝册封王母,因此有“王母观离天二尺半”之说。
在景区入口处有两个村庄,一个牛庄(原名牛郎庄),另一个叫女庄“原名织女庄”。两村之间有一条河将两村公开,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河”。王母娘娘金簪划河将牛郎和织女分开,因金簪上面带有头油,现在仍能在河水中见到点点油花,所以当地又称之为“七油沟”。在景区内既有造型各异的奇峰怪石,也有生长着不同树木的深壑幽谷;即有涓涓流水,也有巍峨青峰;既有奇幻壮观的云雾天象,也有凉爽怡人的艳阳晴天;既有庄严肃穆的王母观,又有时刻警醒世人的日寇炮楼。更让人称奇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神话就发生在这里,留下了一段段催人泪下的人间传说,因此被确为“天下第一情山”。
6、灵寿石牌坊
灵寿石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灵寿县城关西街。明崇祯十四年建。牌楼东西向,高12.1米,宽8米,通体用细青石仿五楼四柱三重檐的木结构透雕而成。斗栱主间六朵,次间上楼三朵,下楼两朵,布局匀称。
斗拱主间6朵,次间上楼3朵,下楼2朵,布局匀称。三层额枋上有流云、仙鹤、行龙、双凤等深浮雕图案,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正中匾额楷书三世中枢4字。各柱两边的夹柱石上,雕有大小不同的狮子45个,跃立坐卧形态各异,极为生动。该透雕布局均匀合理,雕工细致,构思巧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灵寿县北关三世中枢付氏牌楼,又称透雕石牌楼,建于明朝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当时付永淳官拜吏部尚书,不仅忠于职守,为官清正,还根据当时朝政中存在的主要弊病,提出了十项重要建议铨政十事。崇祯看后,不仅高兴地采纳了,而且为表彰付永淳及其父、祖忠于朝廷的功勋,曾封其父铤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其祖承训为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而敕建三世中枢付氏牌楼于灵寿北关,1954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牌楼所有各个部位,都精细雅致,不管是图物的摆布,还是雕刻的精妙,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巧手的石雕艺术,民间曾流传说,如遇刮风的夜晚,可以听到牌楼上石雕算盘珠被风吹动而发出来的清脆的响声。足见人们对石牌楼工艺的赞美。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临大平原。县城距省会40公里,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石家庄民航机场20公里。朔黄铁路横穿该县3个乡镇,并在阜安、北宅建两个车站。交通方便,通讯便利,能源供应充足。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共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772个自然庄。
地形轮廓呈条状,东西宽约15公里,南北长约130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湿地等梯级地貌特征。灵寿,古产奇木--灵寿木,质坚,宜以制杖,皇家多以此杖赐赠大臣勋戚,以示尊崇,灵寿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