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社会
  • 中宏网首页 >
  • 社会 >
  • 正文

94岁金庸已离开江湖 江湖都是他的传闻

2018-10-31 09:40:26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综合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武侠小说家金庸于2018年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金庸(笔名),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海宁市。对于几代国人来讲,金庸去世预示着一个武侠时代的结束,也是自己青葱记忆的落幕。虽然金庸是传统武侠小说创作者,但作为中国武侠小说高峰创作期的代表人物,金庸小说传达给我们的,无论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还是“笑傲江湖载酒行”,都是植根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底色,无论岁月如何流逝,这种精神都会存在于国人的精神世界中。

5.jpg

  老先生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

  金庸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本来的理想是做外交官。

  年轻时候的金庸是非常有才华的,15岁的时候就写作品给出版社,当时是非常的畅销,那也是他第一次对外投稿。17岁的时候就写过一篇阿丽漫游记张贴在学校的各处,文章主要是间接说学校的主任。金庸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为国家的外交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jpg

  有了理想就会实现的,后来的老先生如愿的考入了中央政治学校的外交系,将来成为一名外交官,只是事与愿违,因为老先生看不惯学校的一些行为,他在学校惹了祸,被校方退学了,此后的老先生就离开了学校,走上了浪迹天涯的道路上。50年代的金庸老先生名声可是非常大的,那时候的他和梁羽生、百剑堂主三人都是写武侠小说,合称“三剑客”,也是三剑客留下了一段历史的传奇。

  老友称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文人”

  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始于1955年,当时他在《大公报》上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写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随后又写出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雪山飞狐》等作品,截止1970年代封笔,总共写了14部武侠小说。

3.jpeg

  和邓丽君的歌声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真正堪称家喻户晓,被认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人评价说,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六十多年来,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金庸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他对自己武侠小说生涯的总结:“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除了作品广为流传,金庸也堪称最有“财商”的作家。 和金庸并列“香港四大才子”的多年老友、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曾爆料说,金庸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最有钱的文人。据不完全估计,金庸小说全球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亿册,翻拍或者跟他作品有关的电影电视粗略统计也已经超过100多部,可谓小说界“中国第一IP”。在自媒体时代,但凡与金庸相关的话题同样吸睛。2014年,原新华社记者王晓磊开设“六神磊磊读金庸”微信公众号,以幽默独特的视角解读金庸武侠小说,很快王晓磊就成为自媒体中的著名大V,曾表示感谢金庸“养活自己”。

  网友明星悼念:他带着武侠梦睡着了

  对金庸先生的去世,曾出演《神雕侠侣》的刘德华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金庸老师是一个武侠小说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够演出他笔下的角色杨过是一个缘分。“他的离世绝对是武侠世界的一个大损失,愿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节哀。”

2.jpg

  出演过金庸武侠剧的黄晓明也在网上悼念。他表示,自己小时的武侠世界就是金庸创造的,读过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看过的第一部武侠电视剧都是金庸先生的作品。“金庸先生去了天堂,但他的侠客精神将永存人间!”演艺圈中,陈小春、李若彤、胡军、苏有朋、邓超、应采儿等也都发微博悼念。不少网友更愿意相信,金庸只不过是“带着武侠梦睡着了”。

编辑:韩鹏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