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1月8日电 10月31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10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用“运行稳、动能足、质效升、韧性足、潜能大”十五个字精准概括了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036亿元,同比增长5.2%。这一核心数据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判断相互印证,勾勒出复杂环境下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轮廓。
稳字当头:韧性支撑下的基本面稳固
超大规模经济体实现5%以上增长殊为不易,这是政策协同发力与内在韧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稳”与“韧”的辩证关系,稳是基本盘,韧是压舱石,二者共同构筑起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2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经济增量达39679亿元,同比多增1368亿元。宏观经济“四大指标”的均衡表现,进一步夯实了“稳”的底色。
就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半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略降0.1%,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份上涨1.0%,涨幅连续5个月扩大,反映了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成效。从国际收支看,外贸展现强大韧性,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主要实物量指标也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6%,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分别增长4.8%、4.4%。这些指标印证了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正是源于中国经济的超强韧性。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是韧性的核心支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供应链韧性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供应链基础支撑韧性良好,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较强,在极端情况下能实现较快恢复。从行业看,制造业与流通业韧性均良好,为保障国计民生的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企业类型看,国企、民企、港澳台投资企业韧性均呈现良好态势。
前三季度,我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3.4个百分点。有专家指出,随着“十五五”期间西部水电、跨境铁路等项目的储备将形成新的投资支撑。
质效并重:新动能引领的结构升级
如果说“稳”与“韧”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那么“动能足”与“质效升”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前三季度,创新驱动与结构优化形成叠加效应,推动经济在增长中提质、在提质中增效,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对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李超在发布会上说。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还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在全球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2025年的指数统计显示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更是首次排名全球第一。而国家统计局数据则量化了这种创新动能转换,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显著高于全部规上制造业增速水平。
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为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力保障。李超披露,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步显现,大家应该关注到,重点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指标都有所改善。”李超指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其中9月份单月同比增速高达21.6%。
发展质量的提升最终惠及民生。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与经济增长完全同步。其中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快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缩小至2.43。民生领域投资持续加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5.3%,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4.2%。这种经济增长与民生建设同步,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的模式,正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潜力可期:政策赋能的增长新空间
“前三季度的成绩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最近我们也看到,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都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4月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李超在发布会上介绍。
的确,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持续释放的改革红利与不断壮大的新质生产力,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池”。
消费市场的复苏与升级,是潜力释放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群众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文体消费人气爆棚,“中国游”“中国购”热度持续攀升,三季度出入境外国人2013.4万人次,同比上升22.3%,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724.6万人次,同比上升48.3%。
政策的持续发力将进一步激活发展潜能。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并视情及时出台实施。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超百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之上,5.2%的增速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运行稳、动能足、质效升、韧性足、潜能大”多重特征的集中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政策托底的双重支撑下,中国经济正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提质增效中持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