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记者从“美丽武清”获悉,近日,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非遗”展示及外方贵宾休息厅内,一幅融合中式美学与现代工艺的手工枪刺地毯成为会场焦点,在璀璨灯光映照下,与整体空间和谐相融,熠熠生辉。这块精美绝伦的地毯来自素有“地毯上的小镇”美誉的武清区崔黄口镇,由天津雅文地毯有限公司匠心打造。武清地毯亮相国际高端盛会,不仅展现出中国传统织造技艺的“非遗”魅力与现代活力,更折射出区域地毯产业在国际化布局和出口贸易方面的亮眼成绩。
“从2024年10月24日起承接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地毯制作及铺装项目,至2025年8月20日最后一次进场调试铺装好的地毯,我们整整奋战了300天。”雅文地毯负责人袁志华回忆道。在这段不平凡的历程中,设计团队历时135天反复打磨,多次往返于梅江会展中心现场,实地测量、精心构思,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最终图案设计正式定稿,一幅融合丝绸之路意象与上合组织精神的艺术画卷在设计师笔下诞生。
“每一寸图案都经过精心推敲,我们要让地毯不仅是一件铺地材料,更要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袁志华说。
设计落定后,生产车间随即开启30天的“冲刺模式”。工人们以传统手工枪刺工艺为核心,将新西兰优质羊毛与尼龙纱线一针针刺入底布,同时严守环保标准:“我们使用的胶水符合国际环保要求,即便对空气敏感的人群也能安心。”在袁志华看来,匠心既要保品质,更要守责任。铺装阶段,设计与施工团队共同驻场,严格把控接缝平整与图案对位,“就像书画装裱,最后一环更要一丝不苟。”
从现场照片可见,这块地毯以沉稳蓝色为基调,点缀流畅的金色线条,整体如碧波流转,既灵动又恢弘。它与厅内浅色座椅等陈设相得益彰,在庄重氛围中透出现代感,于典雅格调里彰显大气象,完美契合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国际定位与文化内涵。
这份惊艳背后,是崔黄口地毯产业百年传承与创新突破的深厚积淀。作为与美国道尔顿、土耳其加济安泰普齐名的“世界地毯三大产业集聚区”之一,崔黄口镇地毯年产量超1亿张,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1-7月,武清区地毯企业出口至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累计货值同比增长13.85%。”崔黄口镇党委书记张宏瑛介绍,全镇目前共有地毯企业1200余家,约有2.5万人从事地毯生产,约占全镇人口的一半,“一镇一业”特色显著,已形成从图案设计、原料集散、加工制造到物流仓储的全产业链集聚。
产业的长青,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武清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技术升级。地毯从传统的纯手工打结,逐步演进至手工枪刺,再到机械化的缝纫机制作,如今更迈入了3D打印的新阶段。以本次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地毯项目为例,沿用传统手工枪刺工艺,采用高开绒与低圈绒相结合的工艺,通过不同纹样高低的错落变化,既丰富了图案表现力,又提升了整体视觉效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上合组织国家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武清区地毯企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开发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加强品牌推广与营销,武清地毯在上合组织国家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
“下一步,我们计划推动地毯企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探索‘非遗+跨境’的新模式,让更多崔黄口地毯走进海外家庭,也让中国传统地毯工艺在国际舞台上焕发更多光彩。”张宏瑛说。
从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惊艳亮相”,到海外市场的“持续深耕”,崔黄口地毯正以传统工艺为基、以创新设计为翼,在国际市场上走出了一条“中国智造+非遗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向世界书写中国地毯的当代故事。(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