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老师,明年你们还会来吗?”近日,在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一名学生拉着天津大学数学学院“为爱黔行”实践队队员的衣角不舍地问道。自2018年起,这支队伍已连续七年来到台江,开展支教与文化调研,累计授课近700学时,覆盖学生近千人。
今年8月16日至25日,由天津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张玉琴、团委书记吴自强带队,10名天大学生再次走进台江民族中学,开展为期9天的实践活动。
“函数图像不只是冰冷线条,更是描述数字变化的‘语言’。”课堂上,队员王家兴写满整块黑板,热爱数学的他把复杂公式拆解成生动案例。课后,他们还主动留下,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开小灶”。一名学生高兴地说:“小王老师的技巧很实用,我现在做题有信心多了!”
除了基础文化课程的辅导,团队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此,行前数月队员们就着手精心筹备,请教专业教师,反复打磨课件,开设了“摄影之美”“人工智能”等素质课程。学生从镜头中发现家乡的美,在AI技术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一名高二学生在体验完AI绘画、AI视频创作等技术后兴奋地说:“原来科技这么有趣,我以后想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也做能改变生活的技术!”
课堂学习之余,实践队还组织了辩论赛、文艺汇演、座谈交流等活动。在“黔行思辨,星火争鸣”辩论赛中,围绕社会热点展开激烈讨论,学生的表达能力显著提升;在文艺汇演中,队员带领学生们一起选节目、排动作、练合唱,从最初的生涩羞涩到最后的流畅自信,师生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打磨每一个细节;在师生座谈上,队员们针对学生们关心的“考试答题技巧”“如何选择大学专业”“怎样应对高考压力”等问题逐一耐心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以后遇到学习困难,随时可以找我们。”
实践队还深入苗寨、博物馆和烈士陵园,了解苗族文化,缅怀革命先烈,收集文化推广素材。“七年来,一批批台江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之后又主动回到家乡助力乡村振兴,这正是‘为爱黔行’坚持的意义。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优化课程,让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流入山区,助更多的孩子勇敢追梦。”实践队指导教师吴自强说。(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文/天津大学 梁绍楠)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